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教学论2:语文课程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论2:语文课程性质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语文工具性的内涵: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人文性的内涵: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含义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含义 一、“语文”概念辨析 中 国 文 字 中 国 文 学 国 语 国 文 语 文 语文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最为基本的活动介质之一。 现代语文是在现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活动时空日益扩大、拓展,行为效应更为复杂化的条件下,产生需要、发生关系、建立联系、满足不同层次追求的 信息加工与互动、实现功能 化的介质之一。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含义 语文天生重要 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应当像一条金线贯穿教育系统的整个结构,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 放弃母语,就是通向毁灭文明的捷径。 ——日本学者岸根卓郎 消灭一个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去它的记忆,销毁它的书籍,摧毁它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历史。 ——胡勃 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 ——海德格尔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它对外是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就像一座大楼粘合各个板块的水泥。 ——梁衡 一、“语文”概念理解 语文是语言文学 语文是语言文字 语文是语言文章 语文是语言文化 语言与言语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中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建国初期,无论是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文”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都是与20世纪20年代,穆济波等人所理解的“语文”、陈望道、陶行知等人倡导的“大众语文”一脉相承的。这一思想似乎可以明确表述为:“语文”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 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二、语文课程的内涵 对话与理解的实践 体验与感悟的实践 训练与养成的实践 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巴西教育学家弗莱雷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20世纪原苏联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家和文论家之一。他不仅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和狂欢化诗学,而且提出了“对话理论”。 对话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一是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后一种对话往往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这两种具有不同指向性的对话,被巴赫金称为双声语对话。 对话溯源 对话成为人类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最早出现的繁荣时期是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是明显例证。在互相对话过程中,各方论点的毛病和困难都像剥茧抽丝似地逐层揭露出来,进而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论语》索性就是由对话体的形式写成的。孔子是每事必问的践行者。在《论语》20篇中,记载孔子和弟子间的提问117次。其中弟子问孔子105次,弟子间互问是11次,仅有1次是孔子问学生。这是最典型的对话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