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趣味哲学:苏格拉底
雅典的奴隶制度是民主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它曾造就了雅典的辉煌,也造就了古希腊文明。 希波战争后,在伯利克里时代,奴隶主的民主制达到巅峰。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开始走下坡路。 苏格拉底认为城邦陷入危机是由于人的灵魂和本性的迷失、道德的崩溃所导致的。所以,他要做一只牛虻,在不停的辩论、追问、教诲中启迪雅典人的理智,重振雅典人的道德,改善民主制度,复兴雅典城邦。甚至不惜以死为代价。 “神让我到这里来履行牛虻的职责,整天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希腊哲学史》 尼采如是说:“苏格拉底在我们看来是第一个不仅知道生,而且知道依照那种知识的本能去死的人。” 苏格拉底是人类会死、能死、赴死的典范 黑格尔说“苏格拉底哲学与希腊传统思想的矛盾导致了这一悲剧,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雅典的悲剧、希腊的悲剧,只不过通过苏格拉底表现出来。” 罗素在表示了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敬佩之后忍不住揶揄了一句:“如果他不是相信灵魂不朽,不是相信死后与神同享福祉,我会对他的死表示更多的尊敬。” 在黑格尔看来,苏格拉底的哲学和城邦民主制度的矛盾导致了这一悲剧 悲剧是矛盾的双方都没有错,都有各自的道理,只不过由于两者的道理是相互冲突的,从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悲剧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在于它表现了人们的悲惨的命运,而在于这种命运的无法避免。 * * * * * * * * * * * 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代是在雅典时期,它是具有师承关系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成就的。 我们的介绍就从他们开始… … 苏格拉底是与孔子、释加牟尼、耶稣并称人类导师的人,他虽然没写过任何的哲学著作,但是却以他的言行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孔子是 前551年~前479年 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出生时,希波战争已经趋向于希腊获胜的结局 。 苏格拉底的盛年时期正值伯利克里任执政官的古希腊的黄金盛世,希腊战胜波斯成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盛世造就的文化氛围给少年苏格拉底以充足的精神和知识的滋养。 苏格拉底的后半生则是在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萨战争中度过的。他见证了希腊从巅峰到衰落的过程。战争期间曾经三次出征,是一名优秀的重装步兵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在狱中饮鸩而死 评价苏格拉底始终面临三个问题: 1、苏格拉底本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生述而不著,如何评价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是什么样的哲学思考让苏格拉底成为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人物? 3、苏格拉底之死是历史上的一大公案,究竟谁是谁非?——这是一个问题,是西方思想史的心病。 苏格拉底湮没在弟子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谁都无从知晓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造物? ——西方的孔子?划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伦理学家?好公民?反民主斗士? 史料问题:柏拉图的对话录、色诺芬、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苏格拉底是与孔子、释加牟尼、耶稣并称人类导师的人 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从苏格拉底开始 理性主义伦理学鼻祖、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以及理念论的奠基者、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开创者。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他说“人啊,认识你自己” 神说他是最聪明的人,他却说自知无知 他整天奔走于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说自己是“接生婆”,帮助人们生产知识 他说“德行即知识”,要人们向善。他说自己是牛虻,要叮雅典这匹大马 他生得很丑,却死得很美。尼采说,他“是人类会死、能死、赴死的典范” …… …… 苏格拉底的轶事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1.最大的麦穗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