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与匈斯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与匈斯关系

《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与匈斯关系 姜琍   【内容提要】 本文以匈牙利政府颁布的《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为切入点,分析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的关系发展。在对造成匈斯关系复杂和敏感的那些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着重对《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的主要内容、引起斯洛伐克非议之处以及斯匈双方对《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采取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匈牙利—斯洛伐克关系;   【作者简介】 姜琍,197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01年6月19日,匈牙利国会以306票赞成、17票反对、8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以下简称《地位法》)。2002年1月1日,《地位法》开始生效。该法规定,匈牙利政府将向其周边国家(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乌克兰等6国,奥地利除外)境内非匈牙利公民的匈族人提供文化、教育及社会福利保障等多种优惠待遇和经济补贴。从《地位法》诞生之日起(甚至在其草拟过程中),它就遭到匈牙利邻国,尤其是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强烈不满和非议。匈牙利与这两国的关系也趋于紧张。此后两年间,虽然匈牙利就《地位法》问题与上述两国不断对话与磋商,但斯洛伐克 对《地位法》的不妥协立场没有丝毫松动。《地位法》给匈斯关系增添了新的不和谐音符。 一 复杂而敏感的匈斯关系   匈斯关系可以用“复杂”和“敏感”两个词来形容。斯洛伐克的边界总长为1 766公里,其中,与匈牙利接壤的边界长度为679公里。斯、匈两族人在多瑙河沿岸的谷地混居了1 000多年,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相互融合的文化。但由于两国间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以及引起两国争议的现实问题不断出现,斯匈关系复杂而敏感。   (一)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   从10世纪起直至20世纪初,斯洛伐克一直是匈牙利的一个组成部分,斯洛伐克族人曾受到匈牙利统治阶层的残酷压制。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斯洛伐克与捷克一起组建了独立国家。1920年6月4日,协约国和同盟国成员之间签订的《特里阿农条约》根据民族、战略和经济等因素划定边界,将原属匈牙利的部分领土割让给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等国家。匈牙利的国土面积从战前的323 750平方公里缩小到92 980平方公里,丧失了71%的领土,伴随着领土的丧失,人口也从战前的2.1亿人锐减到750万人,几乎所有被分割领土内的非匈牙利族人和300万匈牙利族人成为异国公民[1]。此后,领土收复主义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政治生活和 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匈希望修改令其深恶痛绝的《特里阿农条约》的愿望通过两次“维也纳仲裁”(1938年11月和1940年8月)部分地得到满足,其中,1938年11月2日的“维也纳仲裁”[2]使斯洛伐克丧失国土10 390平方公里和公民854 217人(其中斯族人超过25万)。1939年3月,匈牙利军队占领了斯洛伐克东部地区,斯再次丧失领土1 697平方公里及人口69 639人。二战期间,斯1/4的居民生活在匈占领区,匈对其施行了民族压迫和同化政策,斯族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二战结束后,两国边界基本恢复到《特里阿农条约》所规定的范围,互相交换了人员:大约7.3万斯族人从匈牙利迁回斯洛伐克;大约7.4万匈族人从斯洛伐克迁回匈牙利。此后斯当局对40多万滞留在斯的匈族人采取了激进的同化政策,4.4万名匈族人被强制流放到被清除出捷克的德意志族人居住过的捷克边境地区。1948年以后,在斯的匈族人的生存环境才逐步得到改善。   (二)有争议的现实问题   1.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   1978年,匈斯两国签订了关于联合兴建多瑙河水利工程的协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双方在该工程问题上的摩擦不断。1992年,匈单方面取消了协定,这引起斯方的强烈不满,两国矛盾随之加剧,后双方同意将此问题提交海牙国际法庭进行仲裁[3]。1998年2月,两国签署了关于执行海牙国际法庭裁决的框架协议,但由于匈国内个别党派反对协议中匈妥协性的做法,直至2001年,此问题才取得进展,从政治问题转变到专业技术问题。   2.少数民族问题   如今,在斯约生活着60万匈族人,占斯总人口的10%左右,而在匈约生活着10万名斯族人。   1995年3月,匈斯两国签署了《匈斯睦邻友好条约》,条约重申双方相互无领土要求,并将欧洲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权利问题的第1201号建议纳入条约。斯议会在一年后才批准该条约,且双方执行条约的实际行动欠佳。在梅恰尔政府执政时期(1994年12月~1998年12月),匈族政党的代表从未被允许参与到政府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中去。1995年11月,匈谴责斯通过的《语言法》限制了斯境内约60万匈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