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常规.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常规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常规的反思 长清区教研室 王英伟; 教学常规 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 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常规”,到底还要不要全盘保留? 如今流行的“教学常规”到底要进行怎样的改进? 教学规范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到底有多大的关联?;一、教学常规的历史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 ;一、教学常规的历史; 19世纪初,法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形式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把这四段教学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历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 ;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这就是至今仍在中小学中广泛流行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常规为何至今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经久不衰?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统一的考试制度(尤其是传统的书面考试),并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 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 ; 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第一,规矩越多越好。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 发挥。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 主动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 第二,要求越高越好。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三、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思考; 思考 1: 教学常规既要严格又要适度,更要便于操作、评估.;(1).要拟订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如果以“适度”规范为特征,则不 仅可以保证规范的真正落实,而且能使教 学管理更为有效。; 简化数量指标,简化操作程序,使教师 容易掌握,也使课堂气氛较为宽松,课堂人 际关系较为和谐。 ;(2).教学常规,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 ;(3).把师德规范与教学规范相分离。 ;思考2: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1).制定教学常规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新课程下,教师的角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和开发者。新的教学常规应该是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只有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下,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 2)教学常规的制定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 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 转变。;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强化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弱化作业量和课后辅导) ;“五环节”教学常规的主要弊端: ;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  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 投入到课前准备和上课中去,这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课后反思,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 节”。(强化备课、上课、反思;弱化作业和辅导) ; (1)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教案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 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 (2)、上课。 总的教学目标:以兴趣为动力;以习惯为目标;以思维为核心,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