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古书读音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古书读音问题

古代汉语;第二十章 古书的读音问题;一、古书读音的总原则;2、用方音来读古文的观点 有人主张可以用方音来读古文,他们认为方音中残留着许多古音,如一些南方方言中有入声,有的有全浊声母,总体来看与古音比较接近,因此,在用古音读古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认为用方音来读古文,能够读出古代的韵味,因此主张用方音来读古文。;3、用“叶音法”来读古诗文 用叶音法读古代的诗文,的确能收到押韵和谐的效果,但这种读法从根本上来说也是错误的。用后世的语音读古时的诗文,有些原来押韵的韵脚不押韵了,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而叶音的做法,没有看到语音演变的现实,给人的感觉,好像前人写诗的时候这个韵脚就不押韵,当时也是临时更改其读音来押韵的。叶音的结果,是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让许多汉字又有了一些不该有的读音。;二、古音通假问题;2、“通假”与“六书”中假借的异同。如: (1)《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2)《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3)《史记·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六书”中有“假借”,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解释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造字的时候,没有为语言中的某个词另造一个新的形体来记录它,而是在已经造好的字中,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汉字来记录。假借字所记录的多是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或是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因为这些词不好造字。比如“我”字,“我”本是上古时期人们使用的一种有齿的武器,故其现代字形的右边还像一个“戈”字。语言里还有一个第一人称代词与它读音相同,不好造字,就没有去再造新字,而是用表示武器的“我”来记录,于是“我”便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就是造字的“假借”。; 有人主张把用字的“通假”与造字的“假借”区分开来,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如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持这种观点,该著作在“六书”部分和“上古音的运用”部分,都阐述了“通假”与“假借”的不同,他说:“假借与通假,既有相同点,又有重要区别,主要有两点: (1)六书中的假借,是借用同音字来写意义抽象、难以用形象法造字的词,所谓‘本无其字’;用字通假是已有本字,临时借用同音字来替代,特点是‘本有其字’。 (2)用字通假一般是暂时的借用,而六书假借往往是长期的,甚至久借不还,所谓鹊巢鸠占。”; 有人则主张把两者合在一起,通称为“假借”,再在“假借”之内区分两种类型,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就是这样做的,这部教材在“古书的读音问题”部分详细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其文云:“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三、破读问题; 语言里的一个词产生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语言运用的深化,它的意义或词性等可能要发生变化,原来表达此项意义的词,可能会同时表达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意义,原来是这种词性的词,可能会产生另一种词性。汉语所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词的读音来记录词义或词性的演化,比如“王”字,它本是个名词,读“wáng”,所记录的是当君王的人,要记录当君王的意思,则改变它的读音,读“wàng”。再如: 《五蠹》:“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 乘:破读音为“shèng”。 《阎典史传》:“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 骑:破读音为“jì”。;2、破读的规律 破读有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许多破读都是读去声。如: 《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衣:破读音为“yì”。 《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闻:破读音为“wèn”。 《报刘一丈书》:“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 间:破读音为“jiàn”。 《汉书·苏武》:“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破读音为“dàng”。;四、特读问题;(1)《童区寄传》:“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区:音“ōu”。不读“qū”。 (2)《木兰诗》:“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可汗:音:“kèhán”。 不读“kěhàn”。 (3)《石钟山记》:“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 射:音“yì”。 不读“shè”。;2、特读字的分类 第一,一些字由于使用场合特殊,或是在地名中,或是在姓氏中,或是在器物名中等等,一直沿用古音,或者是不读今音而读与古音相近的音,因此产生了它的特读音。 第二,一些音译的国名或族名,以及音译的外族姓氏、人名、官职等,为了与外词的读音接近,往往需要特读。 第三,有些字,是为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