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技巧点拨》课件.ppt

[名校联盟]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技巧点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联盟]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之答题技巧点拨》课件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ān)离恨苦,斜(xiá)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下列五个答案,你会选择哪个呢? 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甲:折断的芦苇杆动着发出声音,遥远的山峰淡淡地就像影子一般,此句运用想象手法。 乙:由近及远,动静结合。作者先由“折苇”的近景,再写到“遥山”的远景,再把“动有声”的动与“淡无影”的静相结合。 丙:“折苇”是近景,“遥山”是远景,运用远近结合手法使景色有层次感。“动有声”是听觉,“淡无影”是视觉,运用对比手法从感官方面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体现西湖的美景。 * 二轮复习 表达技巧规范答题训练 这里所讲的表达技巧,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它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艺术手法。它有时与“艺术特色” “表达特色” “艺术技巧”“写作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 一.明确“考什么”——知识储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 比喻 比拟 排比 对偶 夸张 借代 双关 设问 反问 顶真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联想 想象 象征 抑扬 比兴 用典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白 描 正面侧面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虚实相生 领起全篇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伏笔铺垫 过渡照应 以景结情 近几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 一、手法丰富多彩 二、重点考查: 情景关系 对比 衬托 虚实结合 托物言志 对偶 比喻 拟人 借代 视听角度 考查形式 考题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2010年广东卷) 考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011年新课程全国卷) “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题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二.明确“怎么考”——准确判断 “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 考题3: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010年全国卷Ⅰ) 考题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2010年全国卷Ⅱ) 考题5: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2011年福建卷) 考题6: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2011年浙江卷) 技巧是为内容和情感服务的 1.认真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 。 2.抓住关键词句(意象词、情感词),领悟意境和情感。 (1)是分析全篇还是局部(句、联、阙); (2)分清 “一” 与 “多”:“哪种”一般只答一种,“哪些”要多角度切入(分清主次)。 重视:   步骤一:准确指出诗词中运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相关语句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步骤三:阐明此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了怎样的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明确“怎么办”——规范答题 答题一般步骤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本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步骤一)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上翠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伤感。(步骤二)先扬后抑之间传达出少妇因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步骤三) 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范例一:判断手法型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是“主客移位”(步骤一)。前两句细写春风中的柳条藤蔓修长柔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