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九则》课件

孔子生平 艰难的童年 3岁时,69岁的父亲叔梁纥去世,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孟皮和孔子,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着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青壮年立志学习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渐有拥较高的声誉。 34岁时,孔子从鲁国问礼于老子。 中年坎坷避乱、从政与讲学    35岁时,因鲁国内部动乱,孔子跟随鲁昭公避难于齐国。几经周折,鲁昭公死于齐国。 43岁时,孔子回到鲁国,继续办学,修订《诗》《书》《礼》《乐》。 52——54岁时,先后当了一年中都宰、司空、司寇和代理了三个月的宰相。做了大量克己复礼的政事。 老年周游列国、著书立说、集大成。 55岁时,孔子开始奔波周游卫、陈、宋、蔡、楚等国,推行儒家学说,历时14年。两度入卫 ,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68岁时,被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他也不想参与政事。    开始潜心研读《易经》,审定和整理乐曲,使《雅》《颂》的乐章更加得当;编修《春秋》,以正名分。    公元前479年4月的一天,73岁的孔子拄着拐杖,走出门外远望叹息:“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病,后七日卒。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 《论语》书名的含义,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和执教过程中,发表过许多言论,它的弟子也有不少言论。“论语”就是把这些言论纂起来的意思。实际上,《论语》所载,不限于孔于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论语》的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 孝道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只 指孝子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心别的事情)。” 疾病 讨论: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一个人通过努力,很多事都可以做好,让父母欣慰,放心。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而且是比较高层次的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 奉养 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就是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对于狗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不诚心孝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讨论 1、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人子行孝之本,全凭一颗敬爱之心。子女年幼体弱时父母对我们是精心呵护,父母年迈体衰时子女赡养老人这是天道人伦,做到不难。然而口体之奉仅是孝养,心意之奉才是孝敬。我们只有心怀敬重,敬仰,敬畏之心,内有恭敬之心,外行恭敬之礼,方能言孝。 (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孟武伯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疾病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1)对比; (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想。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历,外出学习或做官 去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为人子女的不应出远门。如果不得不远行,也要有明确的的去向。” 1、“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 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能及时行孝。 思考讨论 2、“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