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经济成长历程 讷河一中 历史必修Ⅱ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4-5倍 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 公元前27年-476年 3倍 英国 《亨利农书》 13世纪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中国 《齐民要术》 6世纪 10倍或十几倍 秦朝 收获量与 播种量之比 国别与出处 时期 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北京人:1929年首先由中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距今约70万年,是世界科学史上公认的重大事件。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原始农业 狩猎 家畜饲养业 主要 方式 伴 随 原 始 人 的 生 活 课堂提炼 思考:我国原始农业的分布及具有哪些特征? (1)原始农业的起源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分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特点:南稻北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2)原始农业的分布及特点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想一想,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都需要哪些因素共同影响?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得益于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农用工具 灌溉工具 找一找 唐代 春秋战国 商周时期 原始农业 阶段 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 耒耜仍是重要工具,青铜制品 铁农具 曲辕犁 中所列农具,看谁又快又准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石犁 石锄 石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原始农业阶段所用农具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也就是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用作肥料,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获的耕作方式。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也就是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用作肥料,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获的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头、铁镰刀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得益于 生产工具 农用工具 灌溉工具 筒车 翻车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翻车与筒车哪个更进步? 人力 水力 √ 试从农具演变的角度体会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 2)从工艺方面: 3)从牵引动力方面: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石,骨,木 打制,磨制 人力 青铜 铁 冶炼,铸造 畜力 自然力 都江堰 1.认识水利 2.水利设施的完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依赖于水。动物如此,植物更是如此。水在农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人类已非常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至今还发挥功效 传说 备注 水利著作丰富 西域_______ 西汉(边疆) 白渠、漕渠、治黄等 汉朝 芍陂(què bēi) ______/郑国渠 春秋战国 大禹治水 上古 水利成就 时期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 坎儿井示意图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得益于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生产力发展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田?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 生产形式的变化 生产关系 1、自耕农经济出现的时间? 春秋时期 2、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一时期? 提示: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私有土地出现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