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诗性智慧的结晶。本章主要选择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申管中窥豹之意。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经》是古典文学的开山之作,而“国风”则是其中的精华所在。西汉时期的《史记》既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典籍,又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着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春江花月夜》以意境美享誉文坛,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诗的魅力。李清照词清丽婉约,可视为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元杂剧《赵氏孤儿》和《西厢记》堪称中国古典悲剧、喜剧的代表作,而明代传奇剧《牡丹亭》则再续辉煌,以其秾丽、奇诡的爱情叙事惊艳梨园。《喻世明言》是其“三言”的第一本,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之风气;《聊斋志异》则如一抹瑰丽的晚霞,烘托出文言短篇小说的华丽结局。将它们和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艺术之大成的《红楼梦》联系起来,可以粗线条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演进轨迹,重拾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记忆。
第一节 苇叶露珠上的诗行 ——《诗经·国风》撷华
《诗经》是诗歌总集西周初年前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世纪约年的诗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的民歌……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宋代郑樵在《通志序》中说:“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代朱熹认为,“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简言之,“风”就是指民间歌谣。
国风大多数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是从上千首民歌中采集精选而来的。周代设有采诗官专司民歌采集,其目的在于观风俗、知得失,服务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尽管这样,其中仍然保留了大量具有原始风貌的民歌。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大量质朴、热烈、优美的婚恋诗,揭露社会黑暗和贵族丑恶的讽刺诗,还有不少歌唱生产劳动、抒发爱国激情、表达人生感慨的诗篇。它们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犹如从苇叶上流动的露珠,给人们带来清新纯朴的气息。从总体上看,“国风”以抒情言志为根本特征,以美刺比兴作为艺术上的基本特点,它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诗经》就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孔子认为《诗经》有兴、观、群、怨、博物广识诸功能(《论语·阳货》),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从评价的所指来看,孔子针对的主要是“国风”,因为雅、颂并不具有“怨”的思想内容。汉代学诗解诗蔚然成风,盛传齐、鲁、韩、毛四家诗,其中独以《毛诗》传世,其解诂为历代学人所传承。随着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问世并产生影响,人们习惯上将“国风”与《离骚》并称为“风骚”,这个词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乃至整个文学的代名词。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风古歌仍没有失去其魅力。作为华夏先民的艺术创作,国风的诗歌意象具有原型意义,它渗透在古典诗歌传统之中,从而内在地影响着人们的修辞表达与审美认知方式;它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也为历代诗人所传承,成为古典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国风基本上是四言诗,以抒情诗为主,也有比较典型的叙事诗。四言诗具有高度精练、句式整齐、音韵铿锵、易记能唱的显著特点,这就给诗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抒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征,相对于以叙事为主的西方古典诗歌,它意味着独特的民族文学传统,显示出华夏先民对诗歌审美规律的深切感悟能力。
从题材和内容来看,国风诗主要包括婚恋诗、农事诗、政治诗和感怀诗四种类型,它们是后世同类诗歌之本源。如果说“雅”歌是朝堂上的官方文学,“颂”歌是献给神明的宗庙祭祀文学,那么,国风诗就是带有浓厚泥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如果按“三才天地人”的传统说法,则颂歌是天之歌,雅歌是地之歌,国风则是人之歌,是劳动者的生活之歌、心灵之歌。
《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是一首优美热烈的情歌,它昭示着婚恋诗在国风诗中的重要地位。从婚恋关系到人口繁衍、血缘世系和生活幸福,不论周朝贵族还是普通民众,都把它作为大事来对待。国风婚恋诗大致分为追求篇、结婚篇和家庭篇三种,它们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系统,突出地表现了先民热爱生活、追求爱情、憧憬美好人生的思想感情。追求篇以《关雎》为代表,在这首热烈欢快的诗歌中,水雾迷蒙的河洲、欢快鸣叫的水禽、长短参差的荇菜构成了清新迷人的意境,其间回荡着对“君子好逑”的款款深情。水禽鸣叫暗示求偶心切,“琴瑟”“钟鼓”则表现了对婚庆场面的想象,情调显得典雅、庄重而热烈。结婚篇充满了欢快、喜庆气氛,如《周南·桃夭》反复用“桃之夭夭”起兴,艳丽的桃花烘托出婚庆的热烈,衬托了新妇的美貌,而“宜其室家”的复叠咏叹,则充满了对新人的祝福。《唐风·绸缪》是贺婚歌,其“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句,充分显示出新人的激动心情。家庭篇通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