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质概念-重量.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數學本質概念-重量 導讀者:王聰輝 報告內容大綱 教材內容分析 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 認知結構 教學策略 學生的迷思概念 學習單設計示例 一、教材內容分析1/2 教材地位 一、教材內容分析2/2 教學目標 第2冊:預備經驗-生活中透過感官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5冊: 透過天平建立50公克、100公克的量感。(N-1-9) 認識1公斤秤面的符號與刻度,並進行報讀。(N-1-10) 第7冊: 進行重量的間接比較,並經驗重量保留概念。(N-2-9) 認識秤面上重量的刻度與符號。(N-2-11) 以公斤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N-2-10) 以公克為單位進行實測和估測活動。(N-2-10) 以公斤、公克為單位,解決重量合成或分解問題。(N-2-11) 了解公斤和公克間的關係及使用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作描述,並進行整數換算。(N-2-12) 進行公斤和公克二階單位的計算。 第11冊: 認識公噸。(N-3-10) 認識公斤和公噸的關係,並利用此關係進行整數、分數和小數的化聚。(N-3-9) 二、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1/2 重量的基本概念 重量vs質量 物體的質量是不變的。 重量隨著地心引力的大小而改變,但是在同一個地區,可以忽略地心引力的影響,將物體的重量視為相等。 重量vs力量 質(重)量是絕對的,力量是相對的,一袋米的重量是固定的,但是力氣大的人,覺得這袋米很輕,力氣小的人,覺得這袋米很重。 重量教學重點是兩個物件輕重的比較,以及如何描述物重;不宜涉及兩個人對同一物件輕重的比較。 重量是感官量,可由工具測量而獲得 重量是使用具有刻度的秤重工具來描述感覺存有「重」的特質,是存在於物體上的非視覺感官量,它不同於長度、面積、容量等可藉由視覺產生量感,而是必須用手掂掂看來感受量感,且須與天平、秤面現象連結,才能產生意義。 二、基本概念與數學結構2/2 重量的數學結構 比較階段 感覺比較:利用手掂兩實物的感覺來進行比較輕重,但當感覺曖昧時,常無法分辨輕重。 直接比較:當兩實物的感覺無法比較出輕重時,使用天平原理進行兩實物的比較,天平向下傾斜的實物較重。 間接比較:當兩實物的比較無法直接使用天平原理分辨輕重時,可利用與中介物比較(例如分別與硬幣比),透過遷移性關係分出輕重。 測量階段 個別單位的測量:以中介物為單位(例如10元硬幣或砝碼),使用天平測出實物的重量是幾個中介物。 普遍單位的測量:以公克或公斤重量之基本單位進行測量實物的重量。 三、認知結構1/3 「量」的認知發展階段 兒童對「量」的認知發展形成,都要經過下列五個階段才算完整: 量的初步概念 量的間接比較 個別單位的描述 公制單位內的系統單位換算(化聚) 量的公式概念(只有面積與體積有此階段) 三、認知結構2/3 兒童對重量的保留活動有不同的認知 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相隔時間因素 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相隔空間因素 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物體變形因素 重量保留概念涉及物體分割因素 重量保留概念涉及遞移比較因素 三、認知結構3/3 兒童的認知結構 依據皮亞傑的理論,一般兒童大約在9~12歲發展重量保留概念,此時的概念發展與下列因素有關: 相隔時間 具有重量保留概念的兒童會知道:在同一物體不變質下,不論昨天秤的、今天秤的又或者是你秤的和我秤的重量都會是一樣。 物體變形 具有重量保留概念的兒童會知道:物體變形前和變形後的重量一樣。 物體分割 具有重量保留概念的兒童會知道:物體分割前和分割後的重量一樣。 等量遞移 當兒童發展至具有重量保留概念時,會知道甲物和乙物在秤面上的刻度相同時,甲物和乙物的重量一樣,而乙物和丙物一樣重時,甲物和丙物也是一樣重。 四、教學策略1/3 重量 重量的教學必須呈現實體(個物)和工具(例如天平、1公斤秤、3公斤秤、體重計等),並須進行彼此的聯結。 重量的量感概念 在重量教學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透過實作來建立重量的量感。如:運用手掂實物或經由天平、秤等工具來加以測量。 四、教學策略2/3 重量的保留概念 教師設計情境,引導學生實作(把同一個物體經過變形、分割、擠壓等過程)和實測,同一個物體並不因形狀改變分割、擠壓而改變重量,建立重量的保留概念。 重量的間接比較 教學時可先由重量的直接比較,進而設計無法透過直接比較的情境,引導學生經由中介物的比較方式,透過第三者與遞移關係的運用分辨兩個物的輕重。 等量遞移與不等量遞移 教學等量遞移的概念時,教師需事先設計三種等重的不同個物,並透過天平的實測,了解A=B、B=C,進而能推測出A=C。 教學不等量遞移的概念時,可以班級兒童的體重實測結果設計問題。 EX:甲比乙重,乙比丙重,進而能推測出甲比丙重。 四、教學策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