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统整1个体与族群.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统整1个体与族群

教材統整 2-1:個體與族群 一、個體: 1.定義:可直接利用環境資源而獨立生活的單一生物體,是組成生物族群的基本單位。 2.例如: (1)單細胞個體:一個細菌、一個眼蟲。 (2)多細胞個體:一隻招潮蟹、一隻小白鷺。 二、族群: 1.定義:生活在同一時間和空間中的許多同種生物個體所組成的群體。 2.例如: (1)關渡紅樹林沼澤附近『成群的招潮蟹』。 (2)嘉義東石『整片的海茄苳』。 (3)大霸尖山山麓的『玉山杜鵑』。 (4)海中的『珊瑚』。 3.特點:在自然淘汰下,族群內僅有最能適應環境的個體才有生存及繁殖後代的機會。 4.個體聚集成為族群的優點: (1)有保護作用: 蜂巢內成群的蜜蜂,在冬季內仍可保持蜂巢溫暖。茂密的森林,可以抗拒強風及雨雪的侵害。 (2)有利於生殖作用:個體聚集成為族群,有助於配對以完成生殖作用。 (3)有利於分工合作:螞蟻和蜜蜂有分工合作的社會制度。 5.個體聚集成為族群的缺點:族群內的個體會因為食物、空間、生殖而發生競爭,甚至自相殘殺。 6.演化觀點:族群是一個生物演化的基本單位。 7.生態學觀點:族群是組成生物群集的基本單位。 三、個體和族群的區別: 個 體 族 群 1.個體是可直接利用環境資源而獨立生活的單一生物體。 1.族群是特定時間和空間內,許多同種生物個體的集合。 2.個體是組成生物族群的基本單位。 2.族群是組成生物群集的基本單位。 3.單一個體的壽命有限,無法長久存在。 3.族群內的個體之間可以交配繁殖,而能夠綿延不絕。 4.單一個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有限。 4.族群內擁有各種不同基因組合的個體,而有性生殖會產生更多的遺傳變異,可提高族群在變動環境中的延續力。 5.單一個體本身在覓食和防禦的力量較弱。 5.族群內的個體之間可藉由彼此合作,在覓食和防禦上取得優勢。 教材統整 2-2:族群的特徵 一、影響族群大小的因素: 1.出生率:單位時間內,一族群中新生個體數與總個體數的比值。 出生率=出生的個體數/族群的個體總數 (1)最大出生率(絕對出生率):理論上的出生率。 (2)實際出生率(生態出生率):實際上的出生率。 一般而言,實際上的出生率小於理論上的出生率。 2.死亡率:單位時間內,一族群中死亡個體數與總個體數的比值。 死亡率=死亡的個體數/族群的總個體數 (1)最小死亡率(絕對死亡率):理論上的死亡率。 (2)實際死亡率(生態死亡率):實際上的死亡率。 一般而言,實際上的死亡率大於理論上的死亡率。 3.遷出率:單位時間內,一族群中遷出個體數與總個體數的比值。 4.遷入率:單位時間內,一族群中遷入個體數與總個體數的比值。 二、族群變化的類型: 1.成長的族群:族群內的個體數逐漸增多。 (出生率+遷入率)>(死亡率+遷出率) 2.衰退的族群:族群內的個體數逐漸減少。 (出生率+遷入率)<(死亡率+遷出率) 3.穩定的族群:族群內的個體數維持不變。 (出生率+遷入率)=(死亡率+遷出率) 三、負荷力:(環境負荷量) 1.定義:一地區內所能供養生物的最大數量。 2.特點: (1)生物數量小於負荷力,則生物數量會逐漸增加。 (2)生物數量接近負荷力,則生物增加的速率變慢。 (3)生物數量超過負荷力,則生物數量會逐漸減少。 四、族群成長曲線: 族群的成長:生物族群的個體數量隨時間增加的情形。 族群成長曲線:族群成長所顯示的變化曲線。 1.S型成長曲線: (1)S型成長曲線是大多數生物的族群成長的模式,而大型動物的族群成長曲線也大多屬於S型成長曲線。 (2)特徵: a.生物族群的成長過程較為穩定。 b.生物族群內的個體常因環境因素的限制或過分擁擠,而引起激烈的競爭。 (3)變化過程: a.適應期:生物初入一地區,為了要適應環境,而族群成長緩慢。 b.對數期:當生物適應環境後,發揮其生殖潛能,而族群成長加速。 c.減速期:由於環境阻力的增加,而族群成長的速率減緩。 d.平衡期:當族群內之個體總數達到環境所能供應之最大量(負荷量),而族群成長的速度維持恆定。(即該族群之出生率等於死亡率) 2.J型成長曲線: (1)定義:生物族群內的個體數以指數或幾何級數增加。 (2)例如: a.楓蠶以攝食楓葉為生。當楓蠶出現後,則其族群會無限制的增加,而嚴重影響楓樹的生長和健康,楓蠶最後也將因為食物短缺而於短期內滅亡。 b.許多害蟲和細菌的族群成長曲線,都是呈現J型成長曲線。 五、族群密度: 1.定義:單位空間內,族群中的個體數。 2.表示法:D(族群密度)=N(族群中的個體數)/S(單位空間) 3.分類: (1)粗密度:以族群分布之總空間為基礎計算而得之族群密度。 缺點:無法顯示出族群在一地區的真正生態狀況。 (2)生態密度:僅以族群可能占據的棲息空間為基礎計算而得之族群密度。又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