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会思想史助教讨论课 授课教师:郑志成博士 日期20101108~1112 .doc

社会思想史助教讨论课 授课教师:郑志成博士 日期20101108~1112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思想史助教讨论课 授课教师:郑志成博士 日期20101108~1112

社會思想史助教討論課 授課教師:鄭志成 博士       日1112 撰 寫 人:鄧玉珊 研讀文本:Alister Edgar McGrath(1953-)著/王毅譯:科學與宗教引論。上海:上海人民,2010。 Alister Edgar McGrath(1953-)   他是基督教神學家與基督教教護學者(apologetics)。他說他以前曾是無神論者,而仍然相信著進化論。早期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和化學。但後來卻得到了哲學博士,與進入神學院。 (資料來源:/wiki/Alister_McGrath) ※文本整理 中世紀的綜合   作者試圖翻轉過去認為中世紀對科學革命沒有積極作用,提出正是中世紀的環境作為科學的溫床;「中世紀創造了一種智力背景」自然科學才得以被視為嚴肅的學科,「也提供了觀念和方法」,觀念和方法對於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了三個可被視為奠定環境的中世紀發展: 科學著作的翻譯。特別是蘊含「古希臘—阿拉伯傳統」的亞里士多德思想引進,這是作為科學思考的催化劑。 西歐大學的建立。自然哲學作為大學的重要基礎課程,使「一定數量的科學問題成為高整教育的構成部份」,確立了科學與高等教育的關係,更為科學的發展奠下基礎。 (通常)在大學內出現「『神學家—自然哲學家』階層」;他們「相信自然世界在神學上是合法的」。也就是說將對於自然世界的探究,視為是理解上帝的方法之一。   16世紀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於《聖經》特別是《創世紀》一篇多元的詮釋。其中許多條道路更是「遵循了來自自然科學的見解」。這些討論奠基的時間很早,有兩所以詮釋《聖經》的學校發展起來的。 亞歷山大學派 安提阿學派 來源 城內的猶太作家菲羅(公元前30-前45年)的方法。是猶太早期傳統。 與塔爾蘇斯(土耳其南部)的迪奧多、約翰.克里索斯托姆和莫普修斯蒂的特奧多爾等作家關係密切。 內容 與強調 允許借助寓言來補充對經文的字面解說。 使用寓言釋經的方式,表現出精神上的洞察力。 強調史實背景中詮釋經文。強調《舊約》中那些預言發生的史實性地點(這是亞歷山大學派沒有注重的)。預言信息與被直接曉諭者的關係,對讀者則是種延伸義。對每個神諭都致力於探究其中確切的史實含義與文字含義。 基督所在 在《舊約》許多章節的預言內涵和史實內涵。 (迪奧多)傾向致力闡述直接指涉基督的那幾個數量較少的篇章。 寓言—神祕—精神 字面—實際—歷史   到後來發展了另一種包含更多區分的方式。米蘭的安布羅斯提出對經文的理解:除了自然意義(字面上)之外還有道德、理性或神學意義;奧古斯丁也接受了這個觀念。而上述兩種主要的觀點也逐漸被教會所接受,這些表現在『經文的四重意義』上。特別是強調了「字面意義的基礎」,避免亞歷山大學派的問題—詮釋者的隨心所欲。中世紀全盛時期甚至出現,依照不同篇章的《聖經》而採取字面或非字面的方式來解釋。正是因為對於經文詮釋的開放性,不是拘泥於文字上面,因此後來對於天文學的想像才有可能。這種對經文詮釋的開放性,也間接影響了人對於其他(特別是星球、宇宙等)的思考。   由此引出的特定時代中,信仰與宇宙觀的關係就開起了下一個討論的主題—新的天文學。 日心說宇宙觀   在中世紀宇宙觀的核心是地球中心論。在這個時期,宇宙觀不只是單純的關乎宇宙,更與聖經的詮釋角度關係密切。這種在中世紀流行,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論述是托勒密提出的。但隨著對行星與恆星越來越仔細與精密的觀察,人們開始發現實際觀察與理論有著矛盾。而這個矛盾越來越強烈,以至於無法修補理論來調和兩者,終於在15世紀末理論宣告崩潰,取而代之的是16世紀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觀。這種觀念上的翻轉通常被稱做「哥白尼革命」,但普遍同意有三個人對此具有重要的影響【哥白尼、布拉厄、開普勒】。作者在此特別強調哥白尼的模型的缺陷,也就是假設行星軌道是圓形,有趣的是這樣的理所當然竟然是來自歐幾里德幾何、是源自古希臘思維的禁錮。   若欲將哥白尼理論與《聖經》放在一起討論,就會面臨幾個議題(p.8):1.太陽才是被群星們繞著轉的中心,這個觀點的觀測證據;2.還要把這個觀點放在《聖經》中,且不矛盾。神學對於新模型的看法,與基督教傳統中對於《聖經》詮釋的三種方式有關(字面、非字面或寓言、建立在適應觀念上),其中以第三種最為重要;此觀點成熟於16世紀,大意為《創世紀》是為了符合當時人們的心智所著,是上帝用來適應當時人們的。作者舉約翰.喀爾文對自然科學的傳播與發展有兩點「重大的積極貢獻」: 1. 「積極鼓勵對自然科學的探索」;首先將「創造秩序」(上帝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