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茯苓戎盐汤方.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茯苓戎盐汤方

复习题 1. 栝楼瞿麦丸证的证治? 2. 肾气丸治疗下消的机理是什么? 3. 《金匮》消渴病的辨证施治? 临床应用 凡属水热互结伤阴的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结石、尿路结石、乳糜尿有尿急尿频者均可用猪苓汤化裁治疗。 三、淋 病 (一)主症 【原文】 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7) 【分析】 病机:砂石停积,阻碍气机。 主症:“小便如粟状”,多指石淋,即小 便淋沥涩痛,排出小砂石如粟状 之物。 膀胱热盛—砂石停积—阻碍气机 胀痛或小腹拘紧牵引脐部 【原文】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9) 禁治 概说 本篇论述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病。 由于这三种病症状上都有口渴或小便异常的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肾与膀胱;有的方治可以互相通用,故合为一篇论述。 论述的重点是消渴和小便不利。 消渴病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多,久则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临床根据其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上、中、下“三消”。本篇对消渴病的发生,突出了胃热、肺胃津伤、肾虚三个方面,所创制的方药,亦为后世三消证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小便不利,指小便短少或尿出不畅,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从本篇内容来看,既可见于伤寒太阳、阳明病,也可见于杂病。病变均与肾及膀胱有关。 淋病是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的病证。本篇所论仅涉及淋病的主症和治疗禁忌。 一、消 渴 (一)病机与脉证 【原文】 寸口脉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趺陽脉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穀而大堅;氣盛而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2) 【原文】 趺陽脉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即數。(8) (二)证 治 1.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原文】 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2)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分 析】 病机: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主症:渴欲饮水 口干舌燥 兼症: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甜, 大便干燥,身体消瘦。 治法:清热益气,生津止渴。 热盛伤津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 方义: 白虎汤——清热肺胃之热而生津 人参——生津止渴、益气 临床应用 本方可治渴饮不解、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甜的消渴病及小便频多无甜味的尿崩症:如渴饮不解者,可加天花粉、黄连、葛根;舌红绛无苔者加麦冬、生地、元参、玉竹、鲜石斛;如口干舌燥者,加藕汁、生地汁,或用荸荠汁、梨汁等生津增液。现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中暑、夏季热、风湿热、糖尿病等属于热盛而津气两伤者。 2.肾气亏虚 【原文】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3)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 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 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分析】 病机:肾阳气虚,气化失职。 主症: 消渴,小便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腰膝酸软或微肿,消瘦乏力,渴喜热饮。 治法:温补肾阳,滋养阴液。 方剂:肾气丸。 方义:用肾气丸补肾之虚,温养其阳,以恢复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除。 二、小便不利 (一)膀胱气化不行 【原文】 脉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4)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5) 【提要】 以上2条指出气不化津的小便不利证治。 【分 析】 4条:表邪未解,膀胱气化不行。 5条:膀胱气化不行,胃中亦有停水。 治法:化气行水,表里分消。 方剂:五苓散。 方义: 现代药理—利尿,降压,扩血管三大作用。 * * 病案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按语:本案乃苓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津,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干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人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二)上燥下寒水停 【原文】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