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五谷”.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五谷”

漫谈“五谷”演变 曹银娣 五谷所指 五谷:粮食的统称。出现于春秋。 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一说是黍、稷、麦、菽、稻。 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作品)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 另有,九谷、六谷和百谷的说法。 五谷大概应五行而来。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自古北方人口多于南方,到唐宋至今,南方人口密于北方。也是稻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 黍 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去皮后又叫黄米,状似小米,煮熟后带黏性,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黍类在亚洲很多地区、俄罗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美国和西欧主要作为牧草或用来制干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也作为主要谷物 。(引自360百科) 《说文》称“黍,禾属而黏者也”。黍为先秦佳肴,常出现在古人饷客的宴席上。《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汉时仍贵黍,《后汉书·逸民列传》注引《襄阳记》:“司马德超尝诣德公,值其渡沔(miǎn)上先人墓,德超径入其堂,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清介传》称沐并“有志介,尝过姊,姊为杀鸡炊黍而不留也”。黍在汉代种植极广。 稷 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指国家)。 文献中常稷黍连用,如赵岐《蓝赋并序》:“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 《史记·礼书》记载:“食先黍稷而饭稻粱。”古代稷的地位很高,被称为百谷之长,帝王奉祀其为谷神。 关于稷指哪种作物,从古至今分歧很大。一说是粟,如《尔雅·释草》曰:“稷,粟也。”一说是不黏的黍,如《本草纲目》就说“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还说是高粱,如《广雅疏证》云:“稷,今人谓之高粱。” “稷”在汉以后的文献中使用较少,“粱”则屡被称引。粱是稷的良种。 《说文》:“粱,禾米也。”又曰:“禾,嘉谷也。”段玉裁注:“嘉谷之连稿者曰禾,实曰粟,粟之人(应该通“仁”)曰米,米曰粱,今俗云小米是也。”《三苍》也云:“粱,好粟也。”故文献中多“稻粱”、“膏粱”连用,如《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孔臧《蓼虫赋》:“膏粱之子,岂曰不云。”“膏粱”在这里虽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它应是从精美食粮义转化而来。 也有称“黄粱”的,《后汉书·孝灵帝纪》注引《续汉志》载:“京都童谣曰:‘石上慊慊舂黄梁。’”黄粱既是帝后享用之物, 现代已有学者指出古代的稷即粟,也就是小米,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7]。汉代时粟的种植几乎遍及各地,“汉代粟的实物在全国各地广泛出土,包括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以及江苏、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南方地区”[8],是两汉时期居民最常见的粮食作物。 麦 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 。 麦作为主食出现稍晚于黍稷,它在关中地区的大面积种植始于武帝朝。大概从战国到汉代,在北方,麦的栽培已相当普遍,和谷子或大豆轮栽;在粮食中间,它的重要性次于谷子而和大豆相上下,或者还超过大豆。 麦主要有大麦和小麦两种。大麦古称作麰,也写作牟[9];小麦称作来。西汉末年的《泛胜之书》已论及大麦和小麦的栽种[10]。 汉赋中提及的麦,有学者指出当是专指小麦[11]。 汉代是小麦得到大力推广的时期,陈文华先生指出:“烧饼、面条、馄饨、水饺、馒头、包子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小麦就成了深受人们欢迎的粮食。社会的需要大大促进了小麦种植的发展。”[12] 第一批小麦种子及小麦专家来自古代伊朗,在今波斯湾启程,走海路到今山东日照两城镇登陆,时间在2600 BC。这些古伊朗小麦专家的后裔即今中国麦姓人群,在文献中就是居住在胶东半岛的“莱夷”。 麦,芒谷。――东汉·许慎《说文》 爰采麦矣。――《诗·鄘风·桑中》 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 野有麦场。――《聊斋志异·狼三则》 麦田浅鬣。――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菽 豆的总称 ;一说是大豆(黄豆)。 菽先是豆类的总名,后演化而变为大豆的专称。 菽的种植历史很古老,早在周代时即为主粮。 《泛胜之书》中谈到大豆易于栽种,“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因其凶年也能有较好的收获,朝廷也多用大豆来救济灾民。 大豆在《诗经》里出现的次数,不及黍和麦,而多于麻和稻。战国时代的书里常常菽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