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教学)1.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教学)1

*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右图是素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 院第一”美称的白鹿洞书院的图片。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 之阳,南唐升元年间,李勃隐居白鹿洞, 正式被辟为书馆,称为白鹿学馆。宋仁 宗五年,改成“白鹿书院”,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学院后,白鹿书院才扬名国内,“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杉杉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尝试探究: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创立过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三)历史影响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的困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教兴盛,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三教图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的困境 魏晋南北朝——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 隋——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 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收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注意:佛教、道教对儒学发展的双面影响 2.儒学的复兴运动 1)唐代的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韩愈的主张 ②李翱的主张 ①条件: ②主张: ③影响: 崇文抑武,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 学。 道 佛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人物 主要思想 成就 地位 周敦颐 (濂溪) 邵雍 (康节) 张载 (横渠)关学 二程 洛学 二、宋明理学创立过程 1、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①建构万物衍生规律 ②将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宇宙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为一,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将“理”与人的心性统一 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奠定基础) 初创正统理学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提出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②“仁”是天理的核心,修养的最高境界 ①开创气学一派; ②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 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极图·易说》 这段材料所述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提示 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朱熹 2、理学成熟——朱熹及其思想 二、宋明理学创立过程 程朱理学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学核心思想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程朱理学   材料二 “天理人欲,不可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    道德观: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程朱理学   材料三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 “格”指的是“深刻地探究”的意思。“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从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格物致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