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灰空间的设计及其作用
摘要: “灰空间”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在古代建筑还是在现代建筑中。
通过对 “灰空间”概念的阐述,指出它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在建筑设计中 “灰
空间”的设计手法。以及我们应该更好地有利的正确的利用 “灰空间” ,达到空间的最
优化。
关键词: 灰空间;建筑;利用;设计手法
1 “灰空间”概念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围造空间来作为自己的庇护场所,同时又渴望摆脱这个空
间束缚,回到大自然中去, “灰空间”的利用就是人们在解决这种矛盾中找到的方法。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 “灰空间”,也称 “泛空间”。最早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
[1]
纪章 提出来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 (图1)
阐述的 “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另一方面指
介于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使室内外空间融合。例如在他的设计中大量利用庭院.走廊
等过渡空间。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房间,如果皆诸四壁,只围而不透,势必会
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
相反,若四面临空,只透而不围的空
间尽管开敞、明快,但处在这样的空
间中犹如置身室外,这也违反了建筑
的初衷。由于灰空间的这种无法明确
地界定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特点,使得
它创造了一种建筑空间“围”与“透”
的矛盾的完美结合。它使两者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
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
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
的整体感觉,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
的环境设而就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
像灰色是黑与白的过渡色一样, “灰
空间”就是建筑封闭空间与室外开敞
空间、或者说是内容或功能不同的空
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就是那种半室内. 图1 千利休的茶室
半室外,半封闭. 半开敞,半私密.半
公共的空间,它打破了封闭空间的制
约,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达到内外渗透并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这种特质
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部的界限,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
整体的感觉。 “灰空间”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有顶而四面没有实体的围合,如我
们经常接触到的建筑的雨蓬 (图2)、柱廊 (图3)等等。
1
图2 某酒店入口雨篷 图3 梵蒂冈某处柱廊
2 灰空间”的利用
2. 1 “灰空间”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利用。
其实早在黑川纪章还未提出这个概念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在建筑与园林中利用了
“灰空间”这一手法。如中国古建中的亭.台.榭.廊.舫.轩等,都含有或大或小的 “灰空
间”。在空间和实体的创作中,可用 “灰
空间”弥补园林空间设计的不足,增加园
林空间的层次;协调室内外空间的交流,
[2]
充分与自然空间沟通使其完美统一 。园
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空
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所造成的。对
景、框景和借景,都是把一个空间的景物
引入另一空间,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特别是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具有
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
感。园林建筑的边界呈曲折、出挑等状态,
与周围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与周围环境之间相
图4 亭
互联系,融为一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