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礼治的基本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礼治的基本精神

第九讲 礼治的基本精神 一 中央政府的结构 法治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 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Great Charter)确立了“法律是国王”,“国王在万人之上,却在法律之下 ”的基本精神。 17世纪以后,英国法治在理论上逐渐趋于成熟,洛克(1632-1704)《政府论》中明确提出了分权的学说。 至孟德斯鸠(1689-1755),三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的思想完全确立。 法治归向于民主 法律至上。在法律面前,任何阶级,任何人一律平等。 民主政治。国会的兴起,旨在代表民意,凸显民权。 三权制衡。立宪以限制政府权力的扩张,确立民众具有监督行政的权利,使政府最大程度上执政为民。 回观中国政治结构 皇权与相权。 (1)为什么要皇帝?——国家统一的象征。 (2)为什么皇位要世袭?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左传·隐公元年》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適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絜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而此制实自周公定之。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外朝 宰相之制 皇帝将治国之权赋予宰相。形成外朝与内廷之区隔。宰相职高而权重,主在“选贤举能”。 汉代的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唐代的三省、六部。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明代的相权 明太祖废止宰相,仅存六部,外加都察院、通政司、大理院。 内阁大学士。拟旨与定旨批红。朝议。 权臣的出现,独权的出现。 相权削,君权升,往往召乱;相权重,君权绌,常以致治。 ——钱穆《政学私言·论元首制度》 二 地方的自治 汉代的郡县制 汉代分一百多个郡,每郡有10-20个县。郡太守二千石,与九卿平等。 地方掾属。由郡太守、县令自行任命职位。两汉吏治,直接成为国力、治化的基础。 各地可充分发展物产风俗、文教材性。形成一种乡土文化,与国家的大一统形成一种对待与互动。 地方自治注重学校教育与乡邑清议。 乡校以见王道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宋代的地方自治 宋代以后中央集权逐渐加重,将地方的兵、财、官三权全部收回中央。分设帅、漕、宪、仓四个监司官。中央一失败,全国将土崩瓦解。 地方官阶由中央逐层下降,造成吏治的腐败。 宋代以后地方自治逐渐形成一种社会事业,与政府集权互补。社仓、保甲、书院、乡约。 官职之权重 夫惟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且守令之不足任也,而多设之监司,监司之又不足任也,而重立之牧伯。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虽得公廉勤干之吏,犹不能以为治,而况托之非人者乎!……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故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兴亡之途罔不由此。 ——顾炎武《日知录》卷八 地方自治与民主 地方自治乃民主政治之基础,尚不能自治一地方,而谓能自治一国,古今中外,殆无此理。中国传统政治,所以犹不失为一种民主精神之政治者,历代看重地方自治,亦其一因。 若忽此不顾,高论民主,轻启争衅,群相注目于中央与上层,忽略地方与下层,徒为竞利夸权者借口,终走不上民主正道。 ——钱穆《政学私言·地方自治》 三 士大夫之政 士大夫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