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汉语语法历时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古汉语语法历时专题

第二讲 古汉语语法历时专题 第一节 选题 依不同阶段、不同个人发展情况选题类型不同。 为发文章的选题(学术价值:推进学术的发展且未研究,或研究得不深透,或值得商榷);为理想的选题(个人理想;文明进程范畴体现出的理想)。 有归属的选题(门派未竟工程);无归属的选题。 第二节 准备工作 二准备同共时研究,即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第三节 基本程式 一,材料的组织。 代表性断代材料的选定→建库→定向材料的序列。 二,材料的分析。 分析初步选定例句的性质,定性(熟语料)→分小类(提炼出关注现象的类属、逐级下分)→分发展阶段。 三,历时描写。以历史研究模式的坐标轴为参照而进行。即:解题→说明思路和价值→分类描写 第四节 概括、解释和应用 一,概括规律。 二,解释生理、心理、文化等基础;解释与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说明应用。语言规划、语言教学、语言的信息处理。 第五节 范例 范例之一:“非A不B”句型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非A不B”句型简析 “非A不B是古汉语条件关系复句中强化必要条件的一种复句类型。从语义上看,` A”表小满足“B”的必要条件,B”表小缺少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的行为或态度、心理性结果,全句利用双重否定,表小“若不是A这一条件,就不能产生B这一结果”的语义内容。从语法上看,它的基本结构形式大致为:主语+非+谓语部分+不+谓语部分。其中,主语或位于条件分句前,或位于结果分句前,而且,同一主语,往往为两分句共用。“非”和‘不”,皆是否定性副词,分别对条件和结果分句的谓语部分进行否定。“非”,略等于“若非”。条件分句中的谓语部分,大致由名、代、动、形等词或词组充当,以名词形式最为常见。结果分句中的谓语部分,大致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以行为动词及助动词最为常见。另外,出于不同语境中表义的需要,在一分句句末,偶有使用语气语的情况,尤其是先秦阶段;而在两分句之间,亦有使用连词以起连接作用的情况。现举例如下: (I)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史记·外戚世家》) ( 2)夫鹓鹚,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秋水》) (3)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比较地看,“非A不B”的句法功能,大致同现代汉语中“除非A,不(才)B”类条件关系复句相当。 二、“非A不B”的出现及其发展 考察“非A不B”的出现及其在古汉语中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又考虑到古今汉语的连续性及语言研究的现实意义,故将至现代汉语的发展亦纳入考察范围,作为一个阶段加以概括。现分四个阶段表述如下: 第一,先秦阶段,即“非A不B”的初级阶段。 我们对先秦几部代表性典籍作了初步调查,发现“非A不B”的初级形式在书中业已出现,其用例情况大致如下:《尚书》2例、《论语》无、《孟子》4例、《韩非子》4例、《左传》6例、《墨子》8例。 总观先秦阶段的“非A不B,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出现频率较低,而且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典籍上,不整齐。或许由于语体的原因,《论语》中未见书面语意味较浓的“非A不B”句型,而成书年代相对较晚近的《墨子》和《左传》,出现频率则相对要高。 其二,关联词的使用上不尽统一。一般而言,条件分句前用的是“非”,结果分句前用的是“不”,但亦有用“非”的假借形式“匪”、“非”的同义副词形式“微”和“不”的同义否定形式“弗、勿”的;,例: ( 13)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幽风·伐柯》) (14)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二舍避之,所以报也。(《左传·僖公一十八年》) ( 16)苍术周道者必为之门,门一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墨子》) 其三,“非A不B常以紧缩形式出现,条件分句同结果分句间结合较紧密,中无明显停顿,书面上可不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才加语气词以延缓语气。结果紧凑的用例 除前述举例外还如: (17)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左传·庄公一十五年))) (18)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竞。(《左传·庄公一十七 年))) 第二,汉魏六朝阶段,即“非A不B”的定型阶段。 该阶段调查的典籍及“非A不B出现的次数大致是:《论衡》8例、《史记》25例、《文心雕龙))4例、《文选))4例。 由先秦至汉魏六朝,“非A不B”有了一些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为形式上已趋于固定,句中关联词的使用定型化。在我们所调查诸例中,条件分句前的否定副词全用的是“非”,结果分句前的否定副词除以下一例之外,全用的是“不”。例,《史记·袁盎晃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