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8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研究
68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研究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19-02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腮腺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对我科2001~2004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病情况、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腮腺肿瘤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主要发病年龄段在40~60岁。良性肿瘤51例,占75%,恶性肿瘤17例,占25%。病理报告混合瘤42例,腺淋巴瘤5例,腮腺区淋巴结炎1例,神经鞘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淋巴上皮病恶变1例,肌上皮癌2例,腺泡细胞癌2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混合瘤1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68例均行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腮腺肿瘤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性质等分别行肿瘤加腮腺区域性切除40例,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9例,肿瘤加腮腺全切术19例,术中均做快速病理明确性质,随访时间2.5~6年。
2 结果
6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恶性肿瘤有5例局部复发,4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发现良性肿瘤复发。
3 讨论
腮腺区肿块切除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取了保留面神经加腮腺区域性切除术[1],这和以往的术式不同,以往是采取保留面神经加腮腺浅叶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是在肿瘤外0.5~1.0 cm正常腮腺组织中分离切除肿块及其周围腺体组织,可不特意解剖面神经,这样既避免了单纯剜除术的较高复发,又保留了正常的腺体组织及其功能,大大的减少了面神经分支的损伤机会,又缩短了手术时间,不必要切除过多的腮腺组织,造成面部外形的改变。区域性切除术可以获得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对于腮腺深叶肿块或恶性肿瘤必须作全腮腺切除术。腮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并不很高,因此不主张作预防性颈部淋巴结切除术,可在术后严密观察,如果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灶,则应作颈淋巴结与腮腺肿瘤的联合切除术[2]。
面神经的处理:如何正确处理面神经的问题是关系到预后和容貌问题。是否牺牲面神经取决于临床和术中的表现而不是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除外)。恶性肿瘤若与面神经已粘连或临床上已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者,则应作面神经切除术。腺样囊性癌即使未与神经粘连也需切除附近的神经分支。减少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
对于腮腺切除后遗留的创腔会造成面部塌陷,面部两侧不对称,影响面容,可以用胸锁乳突肌肌瓣旋转填塞于创腔,缝合在残留的健康腮腺组织上,恢复术后面部外形。胸锁乳突肌为节段性供血,肌瓣蒂部应留在胸锁乳突肌的上部,保证有充足的血供。
腮腺手术解剖面神经是关键步骤,采取了顺行解剖与逆行解剖两种方法,若肿瘤位于浅叶前份我们采取了顺行解剖法,先解剖面神经总干,总干位于外耳道软骨下方1.0 cm以内,二腹肌止端前缘,茎突稍后方的狭小区域内。术中先暴露胸锁乳突肌,将肌肉向后牵拉,此时可清楚显示二腹肌后腹止端,在二腹肌后腹与外耳道软骨交角的分角线上,同时将腮腺后缘向前掀起,一般位于乳突尖前缘上方1.0 cm,距离皮肤深约3.0 cm,寻找面神经总干,术中尚需注意面神经总干浅面稍下方的耳后动脉,部分患者还可遇到耳后静脉。当面神经总干较细时应仔细鉴别,防止误伤。手术应在茎突根部浅面进行,防止伤及茎突根部深面的重要血管神经。
若肿瘤位于颌后凹处,最好采取逆行解剖法,先寻找面神经分支,从分支向主干寻找,再解剖出颈面干及颞面干及其相应分支。我们还比较了顺行解剖法和逆行解剖法的手术时间,发现从主干向分支解剖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过程,所以提倡顺行解剖法。在行顺行解剖法时,有时因肿瘤压迫使面神经移位,导致从主干分离有困难,此时可从下颌缘支找起,再向总干方向分离,灵活应用。
临床遇到的1例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该患者是因眼部患恶性黑色素瘤而行眼球剜除术,术后3年出现腮腺区肿瘤,术中见肿瘤累及下颌缘支,向患者交待清楚后,牺牲该分支。术后病理证实为眼部肿瘤转移。
腮腺深叶切除需防止误伤颈外动脉,颈外动脉一般在下颌升支后缘中下1/3处穿入腮腺内侧面,并在腺体内相继分出耳后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在腮腺深面为腮腺床,内有颈内动脉、静脉,9~12对脑神经,有少数颈外动脉不穿经腺体,而是紧贴腮腺内侧面走行。熟悉这些结构有利于腮腺深叶的手术。
以往腮腺术后大多数是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防止涎漏的发生,同时口服阿托品0.3 mg,1日3次。而我们采取了负压引流效果较好,可以使皮瓣紧紧贴附在创面上,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减少了纱布绷带压迫带来的不适感,同时涎漏的发生率大大下降。负压引流一般48~72小时后抽除。
参考文献: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