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患儿血糖水平及病情预后关系
危重患儿血糖水平及病情预后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监测,轻中度高血糖采用限糖治疗。重度高血糖患儿随机分成2组,限糖治疗组(20例),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20例),观察血糖下降速度及预后。结果:发生高血糖90例,患病率为57.7%。血糖值越高器官功能障碍越多,病死率越高。重度高血糖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下降快,病死率较未用胰岛素治疗组低。结论:危重患儿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器官障碍数越多,病死率越高,而重度高血糖组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阻止血糖进一步升高,减少危重患儿病死率。
关键词:危重患儿;血糖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438-03
危重症患儿均有应激反应参与,存在着广泛的代谢紊乱,尤其应激性高血糖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已被临床医生广泛重视,为了解危重患儿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关系,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收入监护室的156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并试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患儿,在入院24h内应用危重症评分法进行评分,把≤80分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入院前静脉补糖、糖尿病及正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共156例,其中男89例,女67例。发生重度高血糖(15mmol/L)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6月9例,男5例,女4例;0.5~1岁7例,男5例,女2例;1~2岁13例,男8例,女5例;2~5岁6例,男4例,女2例;5岁5例,男4例,女1例。单个器官功能障碍38例,2个器官功能障碍30例,3个器官功能障碍16例,4个器官功能障碍6例。
1.2监测方法
入院时采用美国强生公司GluCOTREND(r)2血糖仪进行外周血微量血糖监测。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6~8h各测血糖1次,严重高血糖(ISmmol/L)2~4h测1次,直至血糖维持在正常高值(5.0~6.7mmol/L)为止。血糖≥7.0mmol/L诊断为高血糖症。
1.3治疗方法
轻中度高血糖(7.0~14.9mmol/L)50例,采用限糖治疗(即停用糖输入或仅输入葡萄糖4~6mgkg-1?min-1),重度高血糖(15mmol/L)40例,20例仅限糖设为对照组,20例除限糖外还采用小剂量胰岛素(RI)治疗,设为治疗组,给予RI0.05~0.1Ukg-1?h-1微泵输入后根据血糖值增加或减少泵入的速度,当血糖≤16.9mmol/L加用2.5%葡萄糖液,停止泵入RI,开始皮下注射RI 0.1~0.2U/kg,当血糖降至10.1mmol/L,停用RI,两组患儿均未禁食。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156例危重患儿中,发生高血糖90例,发生率57.7%,轻中度高血糖组(50例)入院时血糖值为(9.89±2.93)retool/L,住院6~8h复查血糖值为(7.26±1.04)mmol/L,有24例恢复正常,占48%,住院24h复查血糖为(6.33±42.56)mmol,又有15例恢复正常,24h血糖正常共有39人,占78%,剩余11例轻中度高血糖,其中24~48h内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重度高血糖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入院时、第24h、第72h血糖值(见表1),两组入院时血糖值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下降快,住院24h两组血糖下降值分别为(7.09±1.07)mmol/L与(7.80±0.39)mmol/L比较(P15mmol/L时病死率达42.5%;提示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有资料表明应激状态下,强烈刺激使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分子代谢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即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升高,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皮质醇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虽然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因组织胰岛素的拮抗,使组织对其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血中糖异生增加,胰岛素相对降低或胰岛素拮抗等使血糖升高,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缺氧使受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加之血中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升高。应激状态下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因周围组织中产生胰岛素拮抗物质增多,使其降低血糖的作用削弱,因此出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同时存在的不协调现象。Bhisitkul研究了儿科重症监护室危重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发现除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外,静脉补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抢救危重患儿过程中,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严格限制外源性葡萄糖的摄入,必要时可使用平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