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产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doc

国产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产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

国产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单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6 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切除直肠,荷包钳封闭直肠残端,应用 常州康迪公司圆形弯头吻合器(28.5~31.5)行低位保肛术。结果:65例手术 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3例(4.6%);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3.0%),均治愈。结 论:使用国产单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是有效、安全的,能够提高中低位直肠 癌保肛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预后无不良影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单吻合器;直肠肿瘤;保肛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0924-03 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多见,约占全部直肠癌的70%~75%。自1908年Mile倡导经腹会 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以来,此术式一直作为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直肠癌淋巴引流以及远端浸润规律的深入了解及双吻合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 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使保肛手术不断地增加、扩大。虽然双吻合器技术的使用使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明显增多、疗效好,扩大了保肛手术适应证范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 生存质量,它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保肛率高、肛门功能好等优点,但是费用昂贵,增加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科2001~2007年应用国产单吻合器为6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 癌切除,结直肠吻合术,疗效满意,笔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防 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30~75岁,平均53岁。肿瘤下 缘距肛缘4~7cm。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26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16例,腺瘤恶变3例。Dukes分期:Dukes A期16例,Dukes B期39例,Dukes C期10例。术中冰冻 病理切片及术后石蜡病理切片均无肿瘤残留。 1.2 手术方法 器械选用常州康迪公司圆形弯头吻合器(28.5~31.5)以及专用的直肠荷 包钳、带线的荷包线针(针能用持针钳卷曲)。手术体位、麻醉及腹部手术操作同Miles术 ,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法(TME)要求,锐性分离直肠系膜脏层和壁层,确保系膜脏层不破 损。后方游离至尾骨尖,系膜分离至肿瘤下5cm,前壁分离至前列腺尖端或直肠阴道隔。据 乙状结肠长度适当游离?降结肠,切除肿瘤近端15cm左右的肠管,近侧端借助荷包钳作荷 包缝 合,将吻合头端置于其内,收紧荷包、打结。用大直角钳在肿瘤的下缘夹闭直肠肠管,助手 在会阴部用稀释的碘伏(1∶10)反复冲洗直肠肛管,术者此时向上牵拉直角钳在直角钳下 距离癌灶2~3cm钳夹远端肠管,沿荷包钳缘切断肠管,?移去标本,用荷包针经钳两孔穿 入, 到对侧0.5~1.0cm后用持针钳夹住针头旋转拔出将线引出。荷包缝合完成后扩肛,经 肛门将吻合器插入直肠内,去除荷包钳,旋出中心杆,同时收紧荷包线并结扎于中心杆上, 然后把结肠端吻合头与远端的中心杆对合,仔细检查确认结肠无扭转后,旋转旋钮到安全刻 度,打开保险,击发,听到“咔”的一声表示切割和吻合完 毕 ;保持15s左右,随后旋开吻合器取出吻合器检查上下切割圈是否完整,必要时将吻合前部 和后部肌层加缝数针,可在盆腔内倒入生理盐水,自肛管向肛门内注气,以观察吻合口处有 无渗漏。将吻合口置于盆底腹膜外,缝合盆腔腹膜并于骶前置双管引流,自直肠旁戳孔引出 。术后每天进行适度扩肛,以降低肠腔压力,有利吻合口愈合。 2 结果 本组65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未发生骶前大出血。术后吻合 口瘘3例(4.6%),经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及营养支持后自行愈合。2例出现吻合口狭 窄(3.0%),经扩肛后治愈。未发现吻合口出血病例。术后1个月内平均排便次数为5~7次/ d,3个月内为4~5次/d,术后6个月接近正常次数,排便控制均较满意。所有的患者无排 尿功能障碍 3 讨论 3.1 关于双吻合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近30年的研究表明,直肠癌向远侧肠壁内浸 润的发生率为8%~24%,浸润范围绝大多数≤1 cm,2 cm者0%~2.5%,直肠癌远侧肠管切 除 的安全距离是在无牵拉状态下2 cm,而非传统概念为5 cm[1]。1982年Goligher [2]首次 指出直肠是卧在弧形的骶凹上,一旦被充分游离后可有3~5 cm的延伸。双重器械吻合技 术是Knight等在1980年首先提出,Varm[3]研究认为双吻合可以帮助完成齿状线上0 .1~2cm以内的结肠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刘中宁等[4]研究显示,保留齿状线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