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遂( ) 寝( ) 相与( ) 藻( ) 荇( ) suì qǐn yǔ zǎo xìnɡ 预 习 检 测 解释下面字词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门)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于是,就) (散步) (纵横交错) (原来是) (只是)(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月色洒满庭院,好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翻 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作者赏月时欣喜之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划分朗读节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四川眉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神宗在位时,苏轼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便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任期满后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不断升迁。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视频材料和中学专业标准.doc
- 角的认识练习九.ppt
- 观赏植物古诗词鉴赏.ppt
- 视听语言6.ppt
- 解决供油泵运行震动大.doc
- 规范公益性用水,降低漏耗损失率.ppt
- 解意象 品诗意.ppt
- 解析几何(江苏高考).doc
- 解析几何 (江苏).doc
- 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技巧(上课课件).ppt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