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2017.2.15.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元稹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赠江客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1.元诗和白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分) 答:①元诗写的是暮春。②白诗写的是秋天。(2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元稹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赠江客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2.比较两诗一、二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4分) 答:①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元诗写听觉的“莺声”,视觉的“飞絮、花叶”;白诗写听觉的“鸿声”,视觉的“江柳”等,以此构成有意境的画面。②借景抒情:元诗借暮春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深情,白诗借秋天景物衬托朋友离去的悲愁。(4分,每点2分)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②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1.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4分) 2.诗的尾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3分) 3.简析这首诗的抒情方法。(3分)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②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1.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想退隐却没有物质条件;想做官内心又不情愿;京城生活不下去了;志气也逐年衰减。如此种种使其内心感到悲凉。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②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2.诗的尾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3分) 答:诗歌结尾两句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答出两点即可得1分)表现秋天傍晚黯淡、凄清、落寞的气氛(1分),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②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3.简析这首诗的抒情方法。(3分) 答:这首诗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1分)前面六句直写内心种种苦处;最后两句,借写景寄情怀,情景交融,意味悠长。(2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5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作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絮濛濛、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5分) 答:本词的词眼是一个“好”字。虽然本词是在写暮春时节、群芳过后的西湖,但词人却能独自品味暮春的清静幽寂的美趣。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因此,词人认为“群芳过后西湖好”。 2017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叶晓春 一、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访谈计划的制定.ppt
- 设计学概论1-4章课件.ppt
- 设计洪水 水文学.ppt
- 访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pt
- 设计小板报.ppt
- 证据学说课.ppt
- 评《泰坦尼克号》.ppt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ppt
- 证据法制度.ppt
- 识字(三).ppt
- 建筑工程图集12YD4 电力与照明配电装置.pdf
- 自动导航小车的应用及分析 .pdf
- 蒙牛乳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df
- 中国金茂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宣贯(新).pdf
- 光伏各部件技术要求01实木托盘.pdf
- 库卡KUKA机器人资料KUKA机器人用户编程.pdf
- 08模板工程施工关键技术要求_发布版_.pdf
- 奥林巴斯 产品标准产品技术要求 国械注进20172220327 透明黏膜吸套_7020678 D-201-14304.pdf
- 室内设计技术规范 - 附件Appendix X2.1_Door Schedule.pdf
- 奥林巴斯 产品标准YZBJAP 1564-2012_4989574 BML-110A-1 技术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