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语言课件好.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诗歌语言课件好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诗歌鉴赏 考查形式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篇)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词)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句) 诗眼 炼字 诗歌语言 领字 答题模式 步骤一: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或分析其修辞技巧。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活用、修辞及其他表达技巧。) 步骤三:总结表达效果。(点出该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解答要点: 炼字:指诗人刻意选择的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字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2、答题步骤:P148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云破月来花弄影 炼字 诗歌语言 “落”,“下落、降落”。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这样就化静为动,给人以动的形象,写出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中庭地白湿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唐诗》录此诗,最后一句“落”字换作“在”字,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的不同 示例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炼字 诗歌语言 (09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入”字表现出了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通过这两个字描写出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 炼动词 炼字 诗歌语言 (08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炼动词 炼字 诗歌语言 炼形容词 (08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炼字 诗歌语言 请赏析本诗中“忽”字的表达效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然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炼副词 炼字 诗歌语言 练习:P151板块一第6题 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诗眼 诗歌语言 答题模式 步骤一:分析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解答要点: 答题时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必须结合全诗内容、意境和主旨,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2、答题思路:P148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并请分析。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一片”与“万重”,“野鸦”与“孤雁”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