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2014.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曲三首2014

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第一句的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肃杀秋景,造成一种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凉。 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就连那户人家都欢声笑语仿佛都能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羁旅之苦。 第三句的三景古老、凄凉,衬托出天涯游子内心的孤独、凄苦之情。 作用: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为乐景,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这九种景物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 夕阳西下 时间愈来愈晚,光线惨淡、昏暗,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氛围。 结句点明了什么? 直抒胸臆,点出天涯游子之悲。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回来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 年代久远的驿道上,游 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 瘦马缓慢前行。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游子,漂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 * * * * * * *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一个个“昨日”弃我而去,不可稍留;接踵而至的“今日”,多少烦恼忧愁涌上心头。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遥望秋空,万里长风吹送鸿雁难飞,面对这样的美景,激起高楼畅饮的豪情。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您的文章有建安时代的风格,我的诗句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 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都怀着高雅超凡脱俗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想上青天把明月揽取在手中。 双方谈古论今,雄心勃发。表达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流得更急,举杯消愁,更增添许多无法排遣的愁思。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 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活在尘世间不能称心如意,那我明天就散着头发,驾一叶扁舟,归隐江湖。 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1.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 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 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 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 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 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 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 实社会的决绝。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 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 悲观的思想。 渔 家 傲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