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格律(简编)
诗词格律基本内容
一、四声
1、何为四声
四声,是指古代汉语平、上、去、入的四种声调。
音韵学分四声,韵文文体分为平仄两类,《平水韵》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类,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类。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宋末元初时期,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汉语的声调发生一些变化,音韵学称之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今人了解入声字,除依据中古时期的韵书外,还可以借助方言,如北方地区的晋方言,南方地区的吴、闽、赣、湘、粤、客家等方言。
入声字的韵尾都为塞音:[p]、[t]、[k]或[?],发音较为短促,明显存在气流阻塞的现象。
学习旧体诗词,须特别注意那些变成平声的入声字,如:
阴平:屋、昔、锡、贴、薛、泼、哭、黑、捉、剥、出、一、七、八、十、杀、札、说等等;
阳平:竹、熟、福、服、幅、德、决、觉、菊、族、轴、烛、国、学、琢、逐、独、狭、合、乏、石、活、勺、泊、局、毒、薄、节、择、革等;
上声:索、辱、铁、雪、血、法、笔、骨、渴、北、甲、掠、撇等;
去声:质、物、药、陌、屑、叶、洽、术、末、麦、裂、烈、热等。
2、诗词的四声中,除须特别注意入声字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字多读或古今异读的情况。
1)一字多读
骑,读去声时,为名词,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读平声时,为动词,如陆游《剑门道中遇雨》:细雨骑驴入剑门。
思,平声,动词,思念;如李白《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
去声,名词,思想,情怀;如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莫羡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
教,平声,动词,使、让;如王昌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
去声,名词,教化;如毛涣《送澄上人还日本国》:万里求文教。
2)古今异读
其他如望、叹、过、看等字,虽今天读去声,但中古时期是平、去两读,而意义相近或相同。(今读平声的看除外)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无名氏《春》:绿桑枝下见桃叶,回看青云空断肠。
杜甫《送蔡都尉》: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皎然《题周谏别业》:柳巷任疏容马入,水篱从破许船过。
元稹《西归绝句》: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白居易《代州民问》: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杜甫《夜宴左氏庄》: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二、押韵(用韵、压韵、叶韵)
1、何为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押韵,就是在一首诗或词的一段,或一段的几句中,在一些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的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使诗或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和谐。这个押韵的字,往往被称为韵脚。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流、楼二字韵母读音相近;苔、栽、来三字韵母读音相同,即韵脚。
2、押韵的作用和目的:
其一,用有规律的字串接全文,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如佛教典籍《佛所行赞经》是用五言无韵诗翻译的,试读其中几句:
往到太子前,各进种种术,歌舞或言笑,扬眉露白齿,美目相眄睐,轻衣见素身,妖摇而徐步,诈亲渐习远。情欲实其心,兼奉大王言,漫行婇隐陋,忘其惭愧情。
其二,相似或相近的声音在同一位置的重复,构成回环往复的美感。
其三,顺口、悦耳,易于诵记,便于作品流传和推广;
其四,韵脚的声音有时候可以起到烘托气氛、辅助情感的表达等作用。
一般地说,响度高的韵适于表现雄伟、豪放、开阔、欢快等感情,响度低的韵适于表达悲愤、忧伤或平和等感情。最典型的如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难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张志和《渔歌子》则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从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弹歌》、《诗经》到后世诗歌,很少有不押韵的,即使如《诗经》句尾用虚字的例子,也可以找到押韵的印迹。如《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齐风·著》: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古诗中句子的末尾多虚字,所以往往在各句的倒数第二或第三个字上押韵。
3、押韵的方式
一般来说,诗的押韵都是在偶数句的末尾,但并不绝对。
(1)逐字押韵,一韵到底。如曹丕《燕歌行》,杜甫《饮中八仙歌》等;
(2)三句一换韵。如元结《大唐中兴颂》。
4、格律诗的押韵
格律诗的押韵要求很严格:偶数句尾;押平声字;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同一首诗中韵字不能重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ppt
- 证据法制度.ppt
- 识字(三).ppt
- 评讲课思考与实践.ppt
- 评判性思维和护理临床决策 王芹.ppt
- 识别金线莲.doc
- 评东方购物乐扣乐扣保温杯电视销售视频.ppt
- 识字8新ppt.ppt
- 识字八生字教学.ppt
-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训练.ppt
- 画饼充饥儿童故事.pptx
- 部编版(R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30年中国磁共振线圈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docx
- 幼儿园建设项目运营方案.docx
-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4 驿路梨花(含参考答案) .pdf
- 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pdf
- 幼儿园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docx
-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1 我不能失信教.pdf
-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
-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同步备课试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