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用法
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句式 【学习目标】 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常见句式。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 难点:在翻译中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知识链接】 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以“是”为判断词。古代汉语里,常用“者”“也”帮助判断。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是常见的形式。 1.有标志判断句 (1)用“也”表判断。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 (2)用“者……也”表判断。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句末用“者也”表判断。例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者”表判断。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5)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以及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臣本布衣。(《出师表》)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 ●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2.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作句子的主语。 例如: 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再看我们学过的两个句子: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非攻》节选)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非攻》节选) “是何故也”似乎可以理解为“是什么缘故呢”,其实“是”在这里仍然是指示代词,作句子的主语。“是何故也”和下句的“此何故也”相同。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用“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辨别。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再如:“洎牧以谗诛”,根据上下文应理解为“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杀害”。“予羁縻不得还”,意为“我被(元军)扣留不能回国”。 注意:“见”表被动和“见字用法”的形式很相近,应细加辨析。例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如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教”等为此种用法,常称作“见字用法”。 三、省略句 句中省略某词或某成分,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常见的有: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注意:文言文中一般以省略主语和宾语最为常见。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