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晉車七百乘,革顯、革引、鞅、革半。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魯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革顯、革引、鞅、革半:分别是套在马身上的皮甲、缰绳、络头之类,革顯,套在马背上;革引,套在马胸前的;鞅,挂在马腹上的;革半,套在马后部的,形容晋军军容的壮盛。 有莘:古国名,今山东曹县北八十里。 斾:大旗。驰:急追。败绩:大败。 局部图 第二讲经部 第四节《左传》 第二讲经部 第四节《左传》 第 四 节 《 左 传 》 一、《春秋》与《左传》 二、《左传》的注疏 三、选文《晋楚城濮之战》 一、《春秋》与《左传》 1、《春秋》简介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 (《国语 楚语上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离娄下》 ) 流传至今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也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书中记事,上起自鲁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481年),共中包括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大事。《春秋》的记事简约,每年分若干条,每条少则几个字,多则二十余字。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盟于密。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隐公元年至三年 《春秋》中所记之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是当时准确的原始记录。 历 史 事 件 侵伐 朝聘 会盟 杂事 272例 154例 198例 217例 《春秋》的作者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离娄下》 )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新)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则讳之曰“天王狩子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于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春秋》非孔子所作 《春秋》为孔子所作 钱玄同先生《春秋左氏考证书后》 顾颉刚先生《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杨伯竣先生《春秋左传注·前言》 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 白寿彝先生《中国史学史》 卫聚贤先生《古史研究》 苏渊雷先生《读春秋及三传札记》 《春秋》“义法” “义法”:义指大义,也就是所包含的深刻内容;法,指“书法”,也称“书例”就是记事的体例都有严格的方法和规格,各种“书例”都表达某种褒贬的态度。这两者又统一而不可分,“义”通过“例”而表达,“例”则是“义”的载体。 《春秋》经隐公 “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左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