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务案例分析(新版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
★★案例1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
▲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有何依据?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哪些理财行为实现的?
答:1、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实利益最大化。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集团,五粮液自上市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无论在白酒行业还是在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中,五粮液都属于“绩优股”,五粮液集团为上市公司所作的牺牲不可谓不大,那么五粮液集团通过发起设立五粮液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回报究竟有哪些呢?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最常见的回报就是两种:经由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所获得回报;五粮液集团从以上的股利分配方案中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为零。因为五粮液的国家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股利都应该支付给国资局。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的升值。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引起股票的升值。作为第一大股东,五粮液集团是国家股东,股票是不参与市场流通的,因此不存在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升值。对于五粮液集团来说,设立五粮液股份公司,将集团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五粮液”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并塑造了一个利润不断成长的绩优股形象,而没有相应的回报是显然不符合逻辑的。
一些笔者通过查阅五粮液的各种公开文告,整理出了若干五粮液和集团公司之间的现金往来类型:
(1)股利分派。这是一种利益均沾型,大小股东都能获益对五粮液集团而言,上市5年只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股利分配。
(2)商标和标识使用费等五粮液股份公司自上市起,每年向集团公司缴纳不菲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将上市公司的利益向集团单边输出
(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等五粮液上市公司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4)资产往来。即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陆续续地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这一所谓的贡献或牺牲在很多事后的证据都表明,受伤的通常都是上市公司。
(5)产品往来。这类往来在利益偏向上很难界定,因为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往来,将利润注入上市公司,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将现金转移到集团公司。
(6)往来款
(7)委托集团公司技改部进行技术改造。6年间共向集团公司技改部支付或预付现金335371万元。
(8)通过与集团公司合作设立子公司,尽管该子公司仍然由五粮液控制,但让然存在向集团公司专一资金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可能。
自1998年上市至2003年会计年度结束,五粮液共向集团支付了97.17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6亿元,远远超过五粮液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41亿元及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的现金18.1亿元,尽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正常活动所必需发生的,且不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中小股东是不公平的。
综上,可以看出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将上市公司的现金或其他有效资源转移到大股东手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业绩高,可以提高再融资的效率,同时,也不会成为监管部门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从而形成所谓“上市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现金”的“双赢”局面。
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为何五粮液的理财目标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要使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回归至最优理财目标,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在强调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外部治理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作用。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应谨防上市公司打制度的“擦边球”。
答:1.短短10年时间里,建龙集团已发展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407.9亿元的涵盖钢铁、造船、机电等产业的重工帝国,其钢铁产量位居中国该行业第16位,在民营钢铁公司中仅次于江苏沙钢。我们认为建龙入股通钢后其实际理财目标是:
(1)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自身势力。无论是建龙本身,还是通钢,它们都是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边缘人”,建龙总产能近千万吨,但单个厂子理论上都属被五大钢铁巨头整合的范围,正在上演的山东钢铁强势并购日照钢铁即是现实一例;而通钢若不引入战略投资者,则可能被周围虎视眈眈而又出价吝啬的兄弟省市的钢铁巨头吞并。对于建龙而言,若通铁被他人吞并,对自己而言威胁更大。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建龙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快速成本压缩战略。对钢铁厂而言,原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将近80%,压缩了原材料成本,就控制了成本的大头。
(3)扩大规模,突破自己的产能瓶颈。近年来不断拓展新业务,建龙集团已经形成钢铁、造船、机电、资源四大产业,需要突破自己的产能瓶颈。
最终的目标是:追求股东(短期)财富最大化
2.不合理 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