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杜甫(课堂)
表2 教学方案1
主讲人 :李东华
单元 诗歌鉴赏 单元课时 6 主题 走进诗人-杜甫 总课时 6 第 1 、2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作品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的了解。
2、通过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作品的喜爱之情
学与教活动设计 导入:
杜甫,一个名垂千古的诗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妇孺皆知的明星。我想无论用什么用的形容词都难以形容杜甫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所作出的贡献,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靠亲朋好友维持生计的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六十年,可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源远流长。
整体感知杜甫
1、回忆诗人:
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杜甫自幼丧父亡母,他寄居在姑母家里,在他4岁时,和其同龄的外甥同样得了重病,可是其姑母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孩子却在病中死去。
这份感情在年幼的杜甫心里落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许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杜甫已经认为他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系百姓的情怀也开始在这一刻萌发
其次,杜甫也算出生在大家之中,其祖父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唐初“文章四友”。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杜甫自幼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我们看到其祖父杜审言和其他的大家也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运,关心着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样的耳濡目染使得杜甫在形成自己的心系天下的情感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诗人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诗风基本沉郁顿挫。
3、诗人感情生活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另有一女,名唤:凤儿
三:创作经历(杜甫人生阶段的划分):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