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声波流量计正确安装方法
* 新生儿.儿童>成年>老年 女性>男性 清晨2~4时最低, 14~20时最高。 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雷达物位计 1、体温:身体内部温度。可用口 腔、腋窝和直肠温度代表 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正常体温 口腔:36.7-37.7 37.2℃ 腋窝:36.0-37.4 36.8℃ 直肠:36.9-37.9 37.5℃ 3、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的对恒定: 产热 产热: 肝脏、骨骼肌、脑; 立毛肌收缩; 甲状腺激素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使代谢活动加强 散热: 环境温度体温: 传导、对流、辐射、蒸发; 环境温度体温: 蒸发 =散热 1.产热过程 体热来自营养物质代谢所释放的化学能 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是内脏和脑。肝脏产热最多 劳动或运动:主要是肌肉。剧烈运动时产热量增加10~16倍,体温上升至38~40℃ 2. 散热过程 散热部位和散热方式 散热部位:皮肤、粘膜。 直接散热: 外界气温<皮肤温度: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散热方式放散于外界 蒸发散热: 外界气温≥皮肤温度: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在气温降低时,体热散失增大,皮肤的冷感感受器官受到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代谢加快和寒颤等产热反应,皮肤血管开始收缩,使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与环境的温差。温差减小可使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量减少,从而保持体温不致于下降太快。如气温继续下降,体温也继续下降。当气温降至-10℃至-20℃时,保暖不良的人体将开始出现冻伤和冻僵。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随着气温的升高,由温度传感器传入的信号到达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增高,增加了皮肤与气温的温差,从而增加了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的散热,使人体温度与外界温度保持热平衡。如外界气温继续上升,超过了人体温度时,则出汗蒸发逐渐成为主要散热方式。 聚焦 人体通过什么结构感受体温的变化, 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人是如何进行体温调节的? 3、1 感受温度变化的结构: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3、2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 下丘脑 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 事实一: 事实二: 保持动物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的完整 动物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 3.3效应器: 肌肉和腺体 3、3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 寒冷 炎热 皮肤的冷觉感受器 皮肤的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增加,物质分解加快 肾上腺素增加,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腺分泌增加 产热量多 散热量少 散热量增加 传出神经兴奋 传出神经兴奋 体温恒定 体温恒定 发热的原因很多:如感染、肿瘤、内分泌失常、免疫紊乱、组织损伤、毒物和药物 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超高热:41℃以上; 中暑是指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在夏天从事体育锻炼等,如果气温超过34℃,再加上湿度大,天气闷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等散热过程都发生困难,于是体内热量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最后导致中暑。 中暑是怎么发生的? 体温调节能力有限 散热>产热 如在寒冷环境过久,产生的热量不足于补充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散热<产热 如在 高温环境过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当气温降至-10℃至-20℃时,保暖不良将出现冻伤和冻僵。 出汗与气温的关系为: (1)低于25℃,一般不会出汗; (2)25℃至28℃,稍有出汗; (3)29℃至30℃,明显出汗 (4)34℃至38℃,(湿度低于30%)大量出汗; (5)41℃以上,中暑、热衰竭。 人的体温下降至20℃时,通常不能恢复。 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