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边塞诗(第3-4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塞诗(第3-4课时)

边塞诗 边塞诗的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诗人,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 (二)、注意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 我们来看看边塞诗高考时怎么考的? ( 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你能从课文四首诗中总结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一)、意象: ①边塞之地名:楼兰、轮台、阴山、凉州、受降城、玉门关、(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龟兹 夜郎;天山、关山、阳关、 ②边塞之景物:黄沙、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黄河、长云、边关、雨雪、风沙 ③边塞之乐: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梅花落》、《关山月》、 《折柳曲》、《怨杨柳》 ④战争之意象:烽火、羽书、辕门、角鼓、旌旗、雁飞鹰扬、金鼓、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箭飞马走 (二)、画面特点常用词语有: 雄浑、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苍凉、肃杀、萧条、萧瑟、荒寒、凄寒 (三)、情感: 1、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 2、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 3、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的不满。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边塞诗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正侧描写,虚实动静结合,直抒胸臆,比兴、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对比 。 边塞诗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1、 描绘边塞雄奇壮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