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逍遥游_51006373.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逍遥游_51006373

三、讨论 1. 文章的关键词和主旨 主旨是“大”?是“游”?是“化”? 清刘凤苞、林云铭均认为“大”是一篇之眼。但不应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大”。 宋刘辰翁说:“庄子宗旨,专在一‘游’字。”(中国古人对“游”素来情有独钟,有“人生三游”之说: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但应理解为“自由”。 宋罗勉道执“化”寻绎“逍遥”之道。 我认为,文章的主旨是追求“大”、“化”与“无待”三者统一的“游”,即:通过超越获得自由。阐述了庄子“无待逍遥的人生志向”。 2. 文章结构解析 属第一模式:先讲观点(卮言),后讲故事(寓言)。 第一段、讲观点:分3节。前2节为两个寓言。 第1节:写鲲鹏变化及其大,引《齐谐》言大鹏在九万里高空的景象,并与蜩、学鸠对比,显示出小大之异; 第2节:引用汤与棘的对话,再次将大鹏与小动物池鴳进行对比,得出“小大之辩”的结语; 第3节:用卮言立论,引出无待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重点转向“有无之辩”。 第二段、讲故事:共6个故事,分4节,。 第1节:“尧让天下于许由”阐述圣人无名; 第2节:“肩吾问于连叔”阐述“神人无功”; 第3节:述“至人无己”; 第4节:“大瓠之种”阐述惠子“拙于用大”;“大樗树”阐述惠子“不知无用之用”,最后引出“逍遥游”。 3. 如何理解“逍遥游”? 《汉典网》(zdic.net)“逍”字的《康熙字典》栏记:“《说文》逍遥犹翱翔也。《诗?郑风》河上乎逍遥。《庄子?逍遥游注》黄几复(宋黄庭坚好友)云:逍者消也,如阳动冰消,虽耗也不竭其本。遥者摇也,如舟行水摇,虽动也不伤其内。” “逍遥”亦作“消摇”。见于《诗经·国风·郑风·清人》:“清人在消,驷介麃(biāo)麃。二矛重乔,河上乎消摇。” 唐成玄英在《南华真经疏序》中引顾桐柏解释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陆德明释为“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清王先谦释为:“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 王夫之解释为:“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 我认为:逍者高也,遥者远也。“逍遥”者,高远也。“逍遥游”者,高远的自由也。 4. 如何理解“小大之辩”?庄子是不是真的褒大贬小,认为只有大者才能逍遥吗?小者能否逍遥?郭象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你同意否? “小大之辩”的核心是“小知不及大知”。庄子并非真地褒大贬小,其强调的重点是超越“小大之辩”,走向“有无之辩”,走向“大知”。他唯恐误解,故有“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的提醒。此为庄子的手法:旋立旋破,随说随扫。他在《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 我认为:“知小不自小,知大不自大”才是庄子的真意。 5. 如何理解宋荣子的“犹有未树”和列子的“犹有所待”? “未树”的是什么?是“实”,是“功”。 “所待”的是什么?是“道”。为什么? 6. 如何理解“无己”?如何做到“无己”? 超越自己,将自己融入万物、融入自然。 程颢《定性书》: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平常心是道 。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着,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些人吃饭时不肯吃饭,千般计较;睡觉时不肯睡,百种须索。 ——慧海禅师) 7. 大鹏“逍遥”吗? 有两种观点:逍遥、不逍遥。 你同意哪一种? 8. 如何理解“无待”?谁能做到无待? “乘正御变游无穷”,关键在“达道,与道同体”。 谁能无待?后面会逐步交待。 9. 对《逍遥游》的解读:不仅仅是潇洒、自在,不仅仅是境界。 台湾学者吴怡在《逍遥的庄子》中说:“后世许多读庄的人,似乎只注意到境界,认为庄子思想如何洒脱、如何不羁,他们误境界为方法,只求无己、无功、无名,而不知庄子逍遥的境界背后,有切实的修练功夫。”并作一公式: 有名还需无名,无名而后得实名; 有功还需无功,无功而后成大功; 有己还需无己,无己而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