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子太极拳
预备式
此为太极拳预备式。亦即为浑元之站功。由立正时起。未分虚实。即开始将重心移转。付于右腿。腿微屈坐实。左腿变虚。脚跟提起。同时两手腕与两肘稍稍提起二三寸。成微弓形。惟气要贯注于左手心劳宫穴。与右腿相应。以其为交叉神经同一系统故耳。参看附图1及足步图1。
附注。足步图附有箭头指示虚线。预为连贯下面图式之迈步方向。又足步图形有八种不同之分别。俱已说明于前。此后不再加解释。
接上图后。即将左脚提起。平开直踏一步。重心即移付左腿。如足步图2。即时右足尖翘起。转向正前方。与左足平行直踏。距离与肩同宽。此为太极未分阴阳。
注意。第一式与足步图3同时两肘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拚。立定时。头宜正直。眼向前平视。眼神宜敛。耳注于息。舌舐上腭。合口并唇。沉肩垂肘。含胸而使气沉丹田。行气尤须细长静慢。表里俱须松开。全身一切放下。纯乎自然。惟自尾闾至颠顶。要有意气相贯。务示内外合一。体用俱根于此。未可忽略。下手功夫。首当于此明辨之。
1、立正。
2、左腿变虚,重心付右腿,双腿微屈坐实。
3、左脚跟提起,同时两手腕与两肘稍稍提起二三寸,气贯左手手心。
4、迈左脚直踏一步,重心转至左脚。
5、右足尖翘起。转向正前方。与左足平行直踏。距离与肩同宽。
起势
起势为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也。阴为形。在下为地。故不动。阳为气。在上为天。乃轻清以浮动。故开始时。以心行气。沉于丹田。气充乎内。则两手随气浮起。此即以气运身。浮沉开合。俱根于此。然此动之要旨。在乎松开手腕之开关达节第一步功夫。手腕凡六变。由立正而预备,一变也。由预备而起势。两臂提起时。两腕背上突。若由水中浮起。手指下垂。二变也。如附图2。提至两腕平肩时。又复行气舒指。筋络似若不张不驰。三变也。如附图3。收回时。腕肘折叠至胸前。其时指又下垂。四变也。如附图4。两臂将复降落时。两腕若沉没入水。指尖俱若飘浮水面。五变也。如附图5。两臂降至胯旁归原。同于预备式。六变也。如附图6.参看足步图4.故我谓起势着重于手腕之运动也。此式既能了解松净。则第一关第一节。已能开达矣。以后手腕要注意贯气。如上图所谓美人手也。以后尚希细审图解。不复再加分析矣。
1、以心行气。沉于丹田。气充乎内。则两手随气浮起。
2、两臂提起。两腕背上突。若由水中浮起。手指下垂。
3、提至两腕平肩时,又复行气舒指。筋络似若不张不驰。
4、收回时。腕肘折叠至胸前。其时指又下垂。
5、两臂将复降落时。两腕若沉没入水。指尖俱若飘浮水面。
6、两臂降至胯旁归原。
以后手腕要注意贯气。
揽雀尾左掤
揽雀尾。犹古舞蹈掺牛尾之类。为掤捋(扌履)挤按四式之总名。亦即为太极拳之总手。拳论所谓着熟。即推手之练习。推手着重黏连贴随。不丢不顶。往复不已。则达乎知觉运动之阶段。是为运动之最上乘法度也。即以手臂喻雀尾。互相揽之。周而复始已耳。左掤由起势毕。即将重心移付左腿。屈膝坐实。是为左实右虚。已见前附图6及足部图4.腰胯即向右转。右足尖翘起。亦即随腰向右分开。右臂同时随右腰提起向右侧转去。手与腋平。手心向下。左手亦同时随右脚向右转去。平右胯。手心朝上。与右手如相合抱。如附图7及足部图5.即坐实右脚。左足跟提起。向左前正面。依足步图之指示虚线箭头之直线方位踏上一步。足跟点地。足尖翘起。如附图8及足步图6.然后渐渐踏实。左手同时随腰胯提起。掤出与胸齐。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右手同时随腰降至右胯侧。稍稍微弓。以称左足实力之势。如第二式及足步图7.此式要注意之点。左右两胯须求平正。左前膝盖骨不可越过足尖。须与足尖成垂直。右腿膝稍屈。尾闾稍收。方得中正。可使神能贯顶。前脚七分实。如直向地下栽植。后脚三分活力。向前推进。
1、重心移左,屈膝坐实。
2、右转,右足右分开。右臂提起右转。左手右转。
3、左足向左踏一步。
4、左手提起掤出。
揽雀尾右掤
由前式。将右腰胯放松。向左前推移。将整个重心。付予左腿。同时右足跟提起。亦随之向左稍转。右手亦即随腰胯向左翻转。手心向上。傍于左胯侧。左手亦覆腕与右手相合抱。如附图9.及足步图8.接上。即将右足提起。足跟踏至足尖所点原地。渐渐踏实。左脚即时变虚。足尖随腰向正前方。转至四十五度。右肘同时提起。掤于胸前。手心向内。左手立掌。亦随腰向前推。与右手相对。距离相去约六寸。位于胸与右臂之间。如第三式及足步图9.
1、将右腰胯放松。向左前推移。将整个重心。付予左腿。
2、同时右足跟提起。亦随之向左稍转。右手亦即随腰胯向左翻转。手心向上。傍于左胯侧。左手亦覆腕与右手相合抱。
3、右足提起。足跟踏至足尖所点原地。渐渐踏实。左脚即时变虚。足尖随腰向正前方。转至四十五度。
4、右肘同时提起。掤于胸前。手心向内。左手立掌。亦随腰向前推。与右手相对。距离相去约六寸。位于胸与右臂之间。
揽雀尾捋
由前式。左腰胯向前右隅角。稍稍移转。重心整个放于前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