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 一、地质概况 1.地理位置、区域构造位置 1)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五1气藏横跨陕西、内蒙两省区。北起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抵陕西省安塞县,东至陕西省横县,西大陕西省定边县。设计的行政区划有: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志丹县、安塞县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 2)区域构造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缘,北为阴山构造带鱼西伯西亚板块毗邻,南为秦岭构造带与扬子板块想借,西面间隔着贺兰山构造带与阿拉善地块相连,东为山西地块。跨越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37 0000Km2。为一多构造体系、多旋回坳陷、多沉积类型的大型克拉通盆地。 3)构造演化史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盆地基底有太古宇结晶变质岩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组成。吕梁运动时本区进入地台发育期,早古生代秦岭、贺兰及祁连海槽从西面、难免呈L形半包围形式入盆地,使盆地广大地区处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一套以碳酸盐为主的浅海相沉积,厚度1000至3000m。 加里东旋回晚期全区整体抬升,缺是上奥陶统、志留—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多套地层。华力西旋回中期,鄂尔多斯盆地又发生沉降,进 入海陆过渡发育阶段,沉积了以石炭系太组及二叠系山西组为代表的一套海陆交替相煤系地层。从早二叠世开始,海水逐步退出本区,转为沉积陆相。印支期大华北盆地开始肢解,吕梁山崛起,鄂尔多斯形成独立的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达到全盛时期,沉积厚度最厚可达到3200m,三叠系末期的构造运动使盆地上升遭受剥蚀,形成沟谷纵横的古地貌景观,侏罗纪时期先是河谷充填沉积,后是湖沼相沉积 早白垩世为河流相沉积,早白垩世末期构运动以后,盆地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保留有零星较薄的第三系沉积。因此,鄂尔多斯盆地是台地型盆地,盆地形态不对称,懂不宽缓,呈西倾的大斜坡,由于祁连褶皱带影响,西部陡窄,为复杂的冲断带。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区域位置示意图 二、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类型 1.地层与岩性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外,各纪地层层序基本齐全,沉积厚度约5000m。 依据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性及区域性标志层,可将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分为六个大的地层岩性段,自上而下为马一段至马六段,其总的岩性特征表现为马一、三、五段相似,主要为白云岩、云质膏岩、膏岩 夹云质泥岩;马二、四、六段岩性相似,以泥晶灰岩为主夹白云岩。在盆地中部马五段沉积厚度约310—360m左右,岩性一白云岩为主,夹灰岩、泥质岩及蒸发岩。 奥陶系柱状图 2.马五1储集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长庆靖边气田奥陶系马五1沉积相研究表明,马五1是早奥陶世后期全球性高海平面期碳酸盐陆棚上局限台地中的蒸发潮坪沉积;其沉积相带宽缓、近南北向延伸、横向分布稳定;纵向相序多变。在其潮上带沉积物中形成的大量膏盐结核,潮间带上生成的分散膏盐晶体是马五1主要的储集空间赖以形成的物质条件。从而为古岩溶作用以及荣是空洞的形成与发育奠定基础了良好基础。 1)马五1沉积特征 马五1的岩石类型以泥—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晶粒大小不均一,它形、镶嵌状,多具有原岩结构的残余和幻影。其中大多数含板状石膏、硬石膏和膏质结核或团块。 马五1中还可以见到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泥岩、次生灰岩,有的含少量的陆源粉砂。 构造沉积中常见不规则的水平纹理,及 少量的微细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岩屑对比图 层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沉积环境。 2)沉积模式 在分析马五1的沉积相时,将膏岩、硬膏岩结核可作用为潮上带沉积的判断标志,而只含膏岩、硬膏岩分散晶体的层则话入潮间带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模式图 3.马五1储集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 马五1的天然气储集层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泥-微晶白云岩,其孔隙成因与膏岩、硬膏岩晶体的溶解作用有关,原岩为潮上带、潮间带的膏岩泥晶白云岩类,是马五1最重要的储集层。另一类为粉砂晶-细粉砂晶的晶粒白云岩,孔隙一晶洞间的溶洞为主。 1)泥(粉)晶白云岩类储集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 马五1中能够演化为空隙性的储集岩的泥(粉)晶白云岩主要是汗石膏、硬石膏晶体、结核的膏质泥(粉)晶白云岩。出压实作用外,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以下7种: a.同生期的石膏晶体、结核生长、交代作用。 b.同生期白云化作用。 c.新生变形作用。 d.表生岩溶作用。 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