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铭刻类,碑类文学.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铭刻类,碑类文学

001.十议条规碑 俗称“石板渡渡规”碑。青石四方碑1通。清光绪已卯年(1879年)二月佚名撰著书刻。原竖于今道真自治县棕坪乡石板渡渡口,现倒于岸边,断裂两截,各在一处。碑帽、碑座无存。正面碑额从右至左横阴刻“十议条规”四个5cm×5cm大字。大字下是竖阴刻7行10条渡规。主要内容为石板渡是天子金桥,正、务、绥设关守隘。原属公渡。历久生变,舟子需索钱文。今设公渡,加置产田,永不勒取钱文,船夫按规撑渡。经正、务、绥三县众首公议十条镌刻于碑。有渡夫如违公议,众首革除,永革不撑渡。是研究道真自治县清代政治、经济、交通的珍贵资料。拓片高160cm,宽29cm。笔者2005年拓片装帧收藏。载入2007年道真文史资料第四辑《仡佬故土风》第140—141页。 (梅应魁、杨忠伟) 002.三桥八景诗 石刻。墓诗8首。清道光22年(1842年)仡佬族文人杨子和、何德安题。俗称“三桥八景诗”:“乘凤来仪”、“尖山拱笔”、“古寺闻钟”、“虹桥锁水”、“老龙蟠穴”、“花岩印月”、“石笋寻春”、“毛岭采梅”。是研究仡佬族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的珍贵资料。碑高71cm、宽132cm,汉文行草书,阴刻于墓碑。该碑座落于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桥镇三会村。笔者拓片装帧收藏。1999年3月载入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遵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氵矞 水园诗词》第73~75页。 (梅应魁) 003.书录 石刻1面。清道光十六年(1836)盛赓飏(字泰运。仡佬族。今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桥镇桥塘村人)撰,佚名书刻。系墓主自述其先辈及本人“籍居思里九甲盛家坝(今道真自治县大磏镇三源村)历七八世”,“少之时儒行是修青云之路,惜有志未逮”,“及其壮也,步祖武而经商贾,煮海为营,往来于市廛中者久之”,“晚年爰及内人携子扶孙,聿来于小里五甲新龟沟居焉”,后“于小张凤卜阴地”建修“一穴两棺”生茔的有关经过。汉文,楷、草混合体,竖排,阴刻。碑面91×81㎝。20行 16字,总246字。碑面部分剥蚀,内容基本完整。对认识、研究境内仡佬族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儒学教育及墓葬文化等有一定参考价值。2008年道真自治县三桥镇王世会拓片搜录。碑存道真自治县三桥镇桥塘村瓦坝组。 (冉文玉、王世会) 004.方山寺碑※ 石碑1通。佚名撰文、书刻。清光绪三年戊寅岁(1878)鸣蜩月下浣立。正面为碑序,另三面为捐资竖碑者名单及所捐金额。碑序主述立碑因由及经过。全文如下:“从来作善者莫大于积善也,所修者惟修于庙宇乎!今有此境地名望神坪,虽非鹫岭名山,亦是神居圣所,故云歇马台。殿先朝创造,迄今久年,殿宇隳颓。不忘前功,有罗君兆京约集同人募化,众民乐助赀珠,补修两次。聊功以(已)完,将善彰出,惟冀神圣居安,众叨清吉”。所列捐资者名单约350人,所捐金额10~2000文不等。规格227×45×30㎝。碑面有150×42㎝、150×27㎝两种。汉文楷体,竖行阴刻。行数自正面至左、后、右面,分别为12、9、11、13行 。行字多者37字。有碑帽、碑座。正、后两面上端分别书刻“永垂不朽”、“万古长千秋”8字,左、右两面上端分别书刻“同结”、“善缘”4字。字迹较清晰,内容较完整。对研究仡佬族宗教信仰,及清末经济状况、姓氏人口等有一定价值。2008年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冉文玉搜录。碑立道真自治县大磏镇磏坝村方山寺。 (冉文玉) 005.水云桥落成诗 石刻。桥碑七律3首。清钦赐蓝翎六品通判严宗六、严师孔父子撰书。诗一:“水云桥势比高楼,横锁山川秀气收。峡口浪花天汉落,江头树色日光浮。卧波耀影疑龙化,接岸填空讶鹊投。柳往雪来津欲渡,前溪不唤小渔舟”。严师孔步家君原韵:“溪无蜃气有何楼,始识桥成功也收。名得水云云影罩,情深风月月光浮。飞泉野竹清心赏,古树残碑雅意投。寄语萍踪游子辈,此间便是济人舟”。诗三别韵:“松柏森森锁岸青,水云桥外锁凉亭。碧溪出峡悬飞瀑,叠嶂环江拥画屏。诗酒客来常领趣,浴风人到每忘形。众生多少从斯渡,指点迷津莫驻停”。对研究仡佬族地区人文地理、交通建设有参考价值。水云桥座落今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旧城镇光辉村水云桥。拓片高80cm,宽36cm,笔者装帧收藏在家。1999年3月载入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遵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潏水园诗词》第149页—150页。 (梅应魁、杨忠伟) 006.水云桥碑 石刻四棱碑1通。清光绪九年(1883)钦赐蓝翎加通判衔生员严宗六撰序,严宗六,严师孔父子赋诗,严师孔书,邓同贵等刻。记“水云桥建桥因由,承办人及出资人等事项,并赋诗3首赞颂”。碑身210×33cm×44cm,碑帽81×69×20cm。四面刻字。文面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