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1 0 × 1 730Г橡胶四辊压延机
橡塑技术与装备 CHINA RUBB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610×1730Г橡胶四辊压延机
技术改造
赵绍文,张坤,李晓华,周升华
(济宁广通输送带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宁 272041)
摘要:对原有四辊压延机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改造后操作简单、工作稳定、安全节能,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显著
改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
关键词:四辊压延机;改造;联动;自动化;恒张力;恒线速度
中图分类号:TQ330.44 文章编号:1009-797X(2012)01-0046-0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797X.2012.01.009
1 压延机原状 品质量的不稳定,难以适应工艺上对胶片、胶
我公司现有 台 年从南方某橡胶厂购 布的要求。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压延质
1 2 0 0 5
进的二手橡胶四辊压延机,型号为 6 1 0 × 1 7 3 0 量、提高自动化水平,满足日益提高生产需
Г 形。该设备为 2 0 世纪 7 0 年代仿苏联产品, 求、质量要求,公司决定对此台压延机及其辅
由 台直流电机通过减速机、速比齿轮系统驱 机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经技改小组认真研究分
1
动 个辊筒运行的。主要技术规格:辊筒直径 析,其原因主要是电动机由于自然老化、功率
4
6 1 0 m m ;辊筒工作长度1 7 3 0 m m ;辊筒速度 衰减等原因造成转速慢动力小,所用电子器件
~ ;辊筒调距范围 ~ ;驱 由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造成工作不稳定,漂移较
5 . 4 5 4 m / m i n 0 2 0 m m
动电机功率 ,电机型号 - - , 多,因而故障率较高,且大多数元器件属已淘汰
1 6 0 k W Z D 2 11 3 1
1 000 r/min ,DC220 V 。单机净重达77 000 kg , 产品,难于选购,致使维修和更换也困难。
另有分离式可控硅调速系统一套。此台压延机
4 个辊筒状况良好,表面光洁度及压延精度也 2 技术改造
不错,润滑系统、电器系统、传动齿轮等部件 2.1 主电机更换
也完好无损。但安装完成开始使用时出现了一 经有关电气专家及技改小组研究及鉴定,
些问题和不正常现象。首先主机电机转速缓慢 原有主电机为采用整流子电机调速电机须进行
且负荷太小很容易停车;其二是无恒张力自动 淘汰更换。通过比较,我们认为采用变频器与
控制装置、无恒线速度控制系统,压延机前送 伺服技术,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整流子
布张力靠手动刹车片来实现,张力根本达不到 电机调速系统改为变频器调速系统。变频器调
工艺要求,压延机后也无张力控制,压延胶片 速系统结构简单,调速平滑稳定,性能好、效
时线速度也无同步控制系统,还是靠人工手动 率高、节能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新的Z4
调节速度;第三是胶片冷却机辊筒锈蚀腐蚀严
重漏水,冷却效果差。整体来说,技术改造前 作者简介:赵邵文(1975-),男,1988年7月于西北
设备已严重落后,压延质量不高,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大兴区初三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pdf
- 2017声律启蒙注音版(上)(17已校对).doc
- 2017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docx
- 2017届中考物理复习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pptx
- 2017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第二次(5月)质检文综地理试题.doc
- 2017届山西省平遥县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doc
- 2017届湛江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二)文综地理试题.doc
- 2017届高三政治名校好题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3.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
- 2017年6月(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x
- 2017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_张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