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合肥三十五中 高二(三)班 第四小组: 组长:王庆国, 组员:祖金诺,董玉婷,张梦远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一、作者简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妒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整体感知 本诗前两联作者通过叙写自己深夜里孤独苦闷,不眠弹琴的自我形象,后两联描写了野外的凄凉景象,并点明了题旨。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视觉、触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阮旨遥深”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 阮籍《咏怀》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中,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抑郁而终。本诗写了诗人深夜弹琴寂寞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欲排遣忧愁而不能的深沉愁绪。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了作者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诗人以“孤鸿”“翔鸟”自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犹如惊弓之鸟的状态。 课后比较鉴赏 将此诗与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进行比较:两诗在意象、意境和艺术构思有哪些不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