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里山纪行 (上课版)
* *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 ?? ??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1、读准下列红字的音 风靡( ) 山岚( ) 谛听( ) 雄踞( ) 鱼鳖( ) 静谧 ( ) 一泓( ) 幢顶 ( ) 堪称( ) 红桧 ( ) mǐ lán dì jù biē mì hóng chuáng kān guì 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 一、准确辨明体裁? 二、理清游人行踪 三、欣赏优美语言 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准确辨明体裁 ?(一) 内容上看: 有四个要素——时间、游踪、风貌、游感; (二)题目上看: (1)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如“漫游”“游记”“杂记”“散记”“游录”“行”等词语,如《阿里山纪行》《小石潭记》等; (2)以游记的客体为题,如《美丽的西双版纳》等; (4)以客体的某一特色为题,如《蓝蓝的威尼斯》《瓢城古韵》等; (5)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雨中登泰山》《记承天寺夜游》等文章的文题。 二、理清游人行踪 了解阿里山 请快速浏览《阿里山纪行》,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 ——下山路上…… 森林小火车 台北的松山机场 嘉义 阿里山站 林区 姊妹潭 原始森林 曲径幽路 神木 阿里山欢迎你 阿里山纪行 欢聚台北 游览阿里山 下山 (以歌曲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概述所见,以歌曲作结,呼应开头。) 2、说说课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畅游阿里山 1、用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风光: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景(美如画) 情 云雾浓稠 潭水清澈 林区宁静 曲径幽路 森林无边 神木神奇 喜爱 赞美 寓情于景 游记散文 小结:移步换景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从而把行踪交待清楚。 游览的顺序(或时间顺序) 三、欣赏优美语言 用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风光: 品读阿里山 作者把“情”寓于阿里山的风景中,这种“情”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受。 用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风光: 1. 理解词语含义: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 2. 品味句子情感 品味重要的句子所包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分析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及在表达、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4. 揣摩赏析关键词句: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用得好的妙处,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 切入点 用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风光: 1.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居,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2.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 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 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描写 树木的盘曲之势。幢,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不要 误解为一幢幢房屋的“幢”。这个比喻带有古典风味。 “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 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 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 ,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 格化。 3.这段文字在全文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的短句“人少树多”“树密”“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