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五代 文学批评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 文学批评课件

学写古文的态度与方法 和韩愈一样,柳宗元也很重视作家道德学问的修养。 至于具体方法,柳宗元重视学习揣摩古人文章。所取法者,也以西汉之前为主。 由柳宗元所举取法对象,可知他对于思想内容驳杂不纯、甚至荒诞不经的著作,比如《国语》、《列子》、《庄子》(《辩列子》说《列子》“不概于孔子道”,《送僧浩初序》说《庄子》有“怪僻险贼”处),若其写作上有可取之处,则还是主张加以吸取的。当然他也指出学习此类作品须注意分寸。 第四章 唐代晚期和五代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 第二节 司空图及其他 一、提倡韵味 张衡怨篇,清典可味。(刘勰《明诗》)(“怨篇”指张衡的四言诗《怨诗》) 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 (刘勰《声律》)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弘斯三义(赋比兴),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钟嵘《诗品序》) 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xī ,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cuó ,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上,即知味外之旨矣。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论文很难,论诗更难。古往今来的说法是很多的,而在下以为先要能辨别诗的味道然后才可以论诗。长江、五岭以南,大多偏嗜酸咸口味的人。至于醋,不是不酸,可仅仅是酸而已;至于盐,不是不咸,仅仅是咸而已。中原的人用以调味、佐餐就不再用了,因为知道它们除酸味咸味之外,缺乏醇美之味。那些岭南的人,习惯了那种口味而不辨美与不美,这是当然的了。 ……噫!形象真切,而不流于肤浅,意境深远,而含蓄不尽,然后才可以谈到文字以外的余韵了。 二、推重王维一派诗歌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第三节 五代的文学批评 * * * * * * * * * * * * * * * * * * 2 文外之旨、情在言外 《诗式》卷二“重意诗例”条:“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 盖谐道之极也。”同上卷二“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条: “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 齐,取兴各别。……情者如康乐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常手览之,无异文侯听古乐哉!《谢氏传》曰:吾尝在永 嘉西堂作诗,梦见惠连,因得‘池塘生春草’,岂非神助乎?” 至皎然,将“象外”之说发扬之,提出了“文外之旨”与“情在言外”,对晚唐司空图的诗论有影响。 3 论适度与中和之美 “诗有四不”条:“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 “诗有二要”条:“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诗有四离”条:“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诗有六至”条:“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