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五代文论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文论介绍

隋唐五代文论;一、总论;总特点:;2、与弘丽富艳的唐代文化相对应,唐人论诗大致分两大流派:重风骨兴寄和重兴象神韵。前者属于儒家学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由陈子昂、杜甫到元白、皮日休,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人物。后者缘于佛老哲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从王昌龄到皎然,直到司空图,他们都提倡诗歌的艺术美,追求意境之空灵和风格之含蓄。 ;3、唐代文学批评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紧密联系。 佛教的兴盛和发达,使得佛教的思想和思维方法渗透到了文坛诗苑,对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以“境”论诗,就与佛教关系紧密。再如,佛教的兴起,使得诗坛出现了诗僧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给唐代诗坛涂上了一层诡异的佛教光环。皎然的《诗式》、齐己的《风骚旨格》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道教之影响唐代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主要在重兴象、主神韵、重自然一派。从殷璠到司空图等,主张空灵的境界和含蓄的风格,都明显受到了佛老思想的影响。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列出与道教及道家有缘者凡113人,这也可以看到道教对唐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影响。 ;二、重兴寄风骨(儒家);【原文】;1、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2、“兴寄”说 ;3、“风骨” 说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又如《感遇诗》三十八首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徒草莱。” 前一首寥寥22字,俯仰宇宙时空,风骨刚强健朗;后一首寄意边疆,亦慷慨激扬。可以说正是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风格的作品。;总之,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二)盛唐 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重视《诗经》传统,要求文学要表现民生疾苦、“为民请命”,表达安定乾坤、拯救黎元的政治理想。 如“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三)中唐儒学复古思潮 韩柳古文运动:文以明道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伤唐衢》)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 ;韩愈、柳宗元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中唐时期的诗文大家。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评韩愈) ;韩愈的主要文学主张;文道统一;气盛言宜;不平而鸣;陈言务去、搜奇抉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1、强调文以明道; 2、 防写作之“四态” ;3、写作之“六法”;白居易文论;;《与元九书》(节选);; 实用的创作原则; 美刺的诗论标准; 关于诗歌的定义;; 评价;三、重兴象意境(佛老);“意境” 简介; 借境审美、悟道是中国诗学至为高妙的独创,是中国诗学之核心内涵和历史贯穿发展的主线。其间蕴含着老庄、佛学之精髓,集大成的包容涵盖了中国诗学的最精华的审美范畴与方法。借境以审美、悟道包含着:一种整体、模糊的全息、全象、同构、圆融、洞通的妙合;境界中有“象外象”、“味外旨”、“韵外致” ……,“境”能达“言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旨意全,曲有终而余韵绵。”之妙。 ;意境论的思想渊源;意境论的成熟;(一)皎然《诗式》;皎然的“意境”论(诗禅结合);送清凉上人 —— 皎然 何意欲归山,道高由境胜。 花空觉性了,月静知心证。 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诗境的特征; 诗境的创造-取境;皎然的取境说;皎然将诗美置于很重要的位置,认为诗美的创造不能“无为”,而是要“有所为”,先要“苦思”“精思”而入“至难”“至险”的境地,而意境形成之后,又要销尽“有所为”的痕迹,看起来犹如自然天成,“不思而得”,力求将人工修饰与天工自然熔为一炉。;皎然“重意”说;所谓“两重意以上”,就是说好的诗歌作品具有文字表层意义之外的多重意义,无尽的情致,自觉追求超越语言文字之上的意境之美。这种审美理想既受佛家“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影响,也与道家文艺美学“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相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