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马潭大桥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潭大桥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 马潭大桥设计 目录 总体说明....................................................3 施工组织设计................................................13 第一章 工程概况…………………………………………………….…13 第二章 施工方法及方案……….………………………………………16 第三章 确保质量及工期…………………………………………………28 第四章 冬雨季施工安排…………………………………………………32 第五章 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4 第六章 其他说明…………..…………………………………………..44 附图……………………………………………………………………………49 说 明 1、工程概况 马潭大桥位于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冲口组,按左右线分离式设计。左线马潭大桥起点桩号为ZK122+436.5,终点桩号为ZK123+023.5,桥梁全长587m;右线马潭大桥起点桩号为YK122+656.5,终点桩号为YK123+093.5,桥梁全长437m。北与秦老屋隧道相连,斜跨马潭沟谷。大桥左右线主桥均由四跨(40m+2x70m+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组成,引桥为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 2、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采用的规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2-85) 采用的技术标准 ①、设计洪水频率:1/100。 ②、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③、桥面宽度 0.5m(外侧防撞护栏)+净11.0m(行车道)+0.5m(内侧防撞护栏)+0.25m(分隔带)=12.25m,分离式路基 ④、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3、桥址自然条件 3.1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桥址位于大别山区腹地,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山谷多呈“Ⅴ”形谷,属侵蚀低山地貌类型,桥位轴线地面标高介于80.85~140.97m之间,相对高差为60.12m,山沟切割较深,比降较大,桥位附近分布有农田种植土及村庄农舍。 (二)地层岩性 据钻探揭示及工程地质调绘,桥址区地层由燕山期花岗岩(ηγ5)以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坡洪积(Q4dl+pl)物、崩塌堆积物(Q4c)组成,在揭示深度内自上而下依次为: 1、第四系(Q) ①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分布于桥址区沟谷及河漫滩,由黄褐~青灰色漂卵石组成,中粗砂充填,沟谷局部有大块石,层位较薄。 ②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分布于桥址区冲沟及较缓斜坡表层,由灰黄~灰黑色砾砂、亚粘土组成,层位较薄。 2、燕山期花岗岩(ηγ5) 灰褐~青灰色,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角闪石,据钻孔资料揭示,桥址区基岩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其中弱风化未揭穿。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构造 桥址区位于大别造山带即大别淮阳山复背斜构造区,该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和断裂。 据区域地质资料,经地调复核,桥址区未发现深大断裂构造和全新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简单。 2、地震 桥址区域隶属华南地震区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区域内地震时有发生,但震级均小于4级,有震无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四)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马潭村沟谷及下游潜河河水,常年流水不断,桥梁所跨越沟谷处河床狭窄,河床底可见漂卵石及大块石,比降较大,水流较急,枯水季节流量小,雨季流量大,遇山洪暴发,可起到排水泻洪作用,河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上游泉水、裂隙水的汇集,水质清澈无污染,人畜均可饮用. 2、地下水. 该区地下水贫乏,主要由山体风化基岩裂隙水组成,分布于沟谷两侧,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裂隙水多以泉水形式排出。 根据初勘水质分析报告,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2 桥址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一)桥址的区域稳定性 桥址区处于大别山区腹地,地形起伏较大,桥位两岸山坡均未见强~弱风化基岩出露,桥址区沟谷狭窄且比降较大,可见漂卵石、大块石及河床相砂,局部可见强~弱风化基岩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