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

恩施高中2016级高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请考生把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①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②,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②太公,指刘邦的父亲。 4.下列对文中画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一杯羹”的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编订为33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征讨河东时,吕端任开封府判官,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C.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立即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因为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趁吕端不上朝时弹劾中伤吕端,吕端对流言不以为虑。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5分)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鲁卿,隐士。 8.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深秋本无梅可赏,作者却自称“探梅人”,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渡 船 王 往 渡船是水上的邮票。 涟河的东岸是牲畜市场,一个叫红蜻蜓的女人在东岸的渡口开了个小卖部。她在大堤上用木头搭了个小屋子,外间摆货,里间摆张小床。 红蜻蜓的小卖部前有一个水缸。有人要喝水,红蜻蜓就一指小卖部前的水缸。水缸里的水总是满的,是红蜻蜓一担一担从涟河挑上来的,碧清碧清的。 红蜻蜓每天起得很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涟河里挑水,把水缸挑满了,她就站在窗前,朝对岸看。她看着小谭先生走上大堤,小小的影子轻快地掠过一棵棵树,大树,小树,槐花、桃花。小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