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段考语文试卷(二)带答案(适用于全国卷)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段考
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1.试卷结构: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社会科学怎么看谣言
徐? 贲
(选自《南方周末》)
1.下列有关“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多数人觉得不需要定义,也知道什么是谣言,但专家对谣言定义莫衷一是。
B.传媒研究的重点不是定义谣言,而是研究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以及传播的内容。
C.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的手段。
D.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太认真。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段,由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各种解释。
B.段紧承段,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的内容。
C.两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谣言公共性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谣言得以传播的原因。
D.两段,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的传媒专家都认为,“谣言”指的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奥尔波特用实验证明,一个传言在经过五到六次的传播后,70%的叙述细节会被丢失。
C.世界末日来临等恐慌性谣言,比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等挑拨离间性谣言更易传
播。
D.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自己的
思考力。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求老成自副 副: 相符。
C.劾大官不法者,不报 报:答复。
D.敕有司毕赈之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
厌胜事/且沮盐法/
B.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
厌胜事/且沮盐法/
D.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
厌胜事/且沮盐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
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
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奏
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
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