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历史一轮复习基本流程 1、明确复习范围与要求; 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在积累本上; 3、阅读教材相关子目文段; 4、梳理考点、重难点知识; 5、完成真题检测 ; 6、自评纠正,补充教材笔记,完善积累本; 今天是2014年5月13日 周二 离我们的高考仅有390天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国古代史? 课本复习:必修二 专题一 第四节 知识整理和知识体系构建 认真研读课本! 实现知识整合! 知识体系 认真研读课本! 实现知识整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1.含义2.目的3.表现4.影响 二、工商业的管理 (一)表现秦代2.汉代3. 唐代 (二)影响 三. 海禁政策 (一)含义(二 )过程与表现(三)后果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 慢发展 1.出现2 1. 学法点拨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二“市”的发展 诗句: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王建《汴路即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 问题:草市什么时候出现的?唐宋草市有什么发展? 南北朝时期出现;唐代——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草市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意义 “草市”作为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会要》卷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政府官员企图靠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说明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三、宋代的商业 材料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内藤湖南,1909问题:内藤湖南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依据下列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唐、宋时期的“市” 坊 坊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宋代: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分散于宅屋之间的繁荣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6讲 本讲栏目开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宋代的商业(空前繁荣) 1.北宋时的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P17) 2.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3.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宋代都市商业的繁荣.清明上河图. 5.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时有所改变.P23 唐玄宗时期,儒生孙仪进京赶考。由于铜钱携带不便,他把铜钱折换成了交子200缗作为盘缠。到了京城,他入住客栈。他发现京城毕竟不同他原先居住的小县城,只见“人烟辐辏,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店铺随处铺设,早晚经营,他心情十分愉悦。白天在客栈温习功课,晚上去逛夜市,放松心情,隔三差五也去逛逛“瓦肆”,所带的200缗很快就要用完,还好大考临近,他应考完毕后,匆匆返乡。 依据所学知识找出其中的知识错误。 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一般认为南宋时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请同学们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