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1-3
(1)心学的开创者是_______,其核心命题是“ ” 他的名言“ ”。 (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______________,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 心即理也 系统的心学理论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3.心学出现的影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二、理学发展的阶段 3.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1.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2.心学的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 *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困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前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从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观哲学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摒斥走极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阐发儒学经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六祖慧能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白马寺(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在当时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魏晋时期玄学(一种哲学思潮)盛行,其代表人物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武当山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三教图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合一“聚仙庭” 少林寺壁画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②唐宋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 过渡: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的不断思考和探索。 一、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困境 (2)原因 2.儒学发展 (1)概况: ①唐朝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主张; ②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提出“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