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会考哲学4-6复习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考点18: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Ⅱ 】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考点20:明确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懂得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Ⅱ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考点23:理解物质是本质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Ⅱ 】
从意识的起源来,它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25:阐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Ⅲ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考点26:评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及要求Ⅳ】
意义: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27:理解实践及其特点Ⅱ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规律制约。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根本不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考点28: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Ⅲ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提供认识工具,提高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语义习题答案解析.pdf
- 3.1.1+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课件2024-2025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2024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icu早期康复治疗课件.pptx
- GB50028和GB55009燃气应用部分详细解读PPT.pptx
- 中考历史复习高频考点归类复习提纲(含5套卷).pdf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pdf
- 2020年陕西科技大学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docx
-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pdf VIP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寒假作业计算题“天天练”习题卡,含30份题组,附参考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