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的个人债务(1970-1914)》).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的个人债务(1970-1914)》)

Margot C. Finn, The Character of Credit: Personal Debt in English Culture, 1740-1914 (Cambridg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x, 258 p. (《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 中的个人债务(1970-1914)》) 卜永坚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直译该书书名,是「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中的个人债务 (1740-1914)」,这个翻译甚 为蹩扭,若套用当代中文流行词汇,似应改为「十八至二十世纪初英国的个人债务文化」。 作者是这样界定其研究问题的: 正式或非正式的债项、作为礼物的现金或货物、乞钱、借钱、死皮赖脸地求助、以 及最后避债潜逃,这些是乔治时代(十八世纪)消费者革命期间、英国各阶层男男女 女都采用的重要的经济手段,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十九世纪)至爱德华时代(二十世 纪初)英国消费者文化的关键一环。信贷关系,既深刻地模塑了英国的社会、文化 生活,也被英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规范所影响(页 2)。 因此,本书并非狭义的经济制度史研究(例如有关信贷之某法令颁布于某年、有关利息 之某法令修订于某年之类),而是由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从工业革命期间到一 次大战前,英国各阶层人士如何处理个人债务和信贷关系。作者提醒读者:她所研究的英国 以英格兰为主,兼及韦尔斯,但不包括苏格兰,原因是苏格兰的法律制度明显有别于英格兰 (页 4 注 2)。作者指出: 「品格」,无论作为道德论述中「个人信用」的同义词,还是作为信贷网络中取得 货物或服务的工具,在英国债务关系中都扮演着长久而关键的角色(页 320)。 史学界普遍相信:十八世纪是英国现代化的时代,基于互相报答的、道义的信贷关系, 也转变为基于纯粹理性计算的信贷关系,但作者认为,这个转变过程是缓慢的、不完整的, 性别和阶级的分野,仍持续影响着信贷关系(页 327)。 作者从三方面探讨英国的个人债务文化:(一)文学作品中有关个人债务的描述,该部分占 80 页;(二)钱债监狱的历史,该部分占 84 页;(三)小额债权诉讼与英国法律的改革,该部 分占 119 页。 文学作品中有关个人债务的描述。这部分又分为两节,第一节以小说为主,第二节以 日记、传记为主。在第一节中,作者首先选了萨穆尔‧理察德逊(Samuel Richardson)发表于 1740 年的畅销小说《帕米拉;或曰:善有善报》(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内容大 略谓主角帕米拉因父母欠债而成为庄园主 B 先生的女佣,B先生觊觎她的美貌,又得知她的 财政窘境,于是不断赏赐礼物、金钱予她,企图换取她的贞操,但她认为失财事小,失德事 1 大,坚拒 B先生的勾引。B 先生为她的道德勇气感动,正式向她求婚,并最终结婚。于是帕 米拉保全道德、获得名份、摆脱债台,大团圆结局。作者指出,该小说发表的年代,是英国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个人主义观念流行、纯经济交易契约观念抬头的年代,但该小说却表现 出,英国日常生活中,违反市场经济的大量惯习,仍然根深蒂固。例如,几百年来,基督教 以「不幸」来理解欠债,不认为个人欠债是个人理财失败的结果,因此也不认为「欠债还钱」 是天经地义的,对欠债者寄予以道德上的同情,而对乘人之危以自肥的债主寄予道德上的遣 责(《圣经‧马太福音》第 6 章第12 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帕米拉 形容她父母欠债为「不幸」、及 B 先生为富不仁的负面形象,就是西方几百年来基督教传统 的反映(页 26-34)。市场交易,建基于锱铢必较、计算精确的互利原则。但日常生活中的礼 物往还,则建基于「道德会计」(moral accounting)的互惠原则,该小说有关帕米拉及其周 遭人物的礼物往还的记载,次数众多,形容仔细,反映礼物往还在当时英国日常生活中仍占 据重要地位。而帕米拉对自己财物赋予道德涵义,也是「道德会计」的体现(页 26-34)。 作者对《帕米拉;或曰:善有善报》这部小说,分析最细致,落笔最多,接近八页,大 概是因为这部小说最能体现英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