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大》
问:候气之法何如? 答曰:用针之法,候气为先,须用左指,闭其穴门,心无内慕,如待贵人,伏如横弩,起若发 机;若气不至,或虽至如慢,然后转针取之。转针之法,令患人吸气,先左转针,不至,左右一提也。更不至者,用男内女外之法,男即轻手按穴,谨守勿内;女即重手按穴,坚拒勿出,所以然者,持针居内是阴部,持针居外是阳部,浅深不同,左手按穴,是要分明。只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也。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其虚实。经言:邪气来者紧而疾,谷气来者徐而和,但濡虚者即是虚,但牢实者即是实。此其诀也。 问:补针之要法。 答曰:补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缝纹,右手持针于穴上,次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进针,长呼气一口,刺入皮三分。针手经络者,效春夏停二十四息。针足经络者,效秋冬停三十六息。催气针沉,行九阳之数,捻九撅九,号曰天才。少停呼气二口,徐徐刺入肉三分,如前息数足,又觉针沉紧,以生数行之,号曰人才。少停呼气三口,徐徐又插至筋骨之间三分,又如前息数足,复觉针下沉涩,再以生数行之,号曰地才。再推进一豆,谓之按,为截、为随也。此为极处,静以久留,却须退针至人部,又待气沉紧时,转针头向病所,自觉针下热,虚羸痒麻,病势各散,针下微沉后,转针头向上,插进针一豆许,动而停之,吸之乃去,徐入徐出,其穴急扪之。歧伯曰: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正谓针之不伤于荣卫也。是则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于斯矣。 问:泻针之要法。 凡泻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纵纹三次,右手持针于穴上,次令病人咳嗽一声,随咳进针,插入三分,刺入天部,少停直入地部,提退一豆,得气沉紧,搓拈不动,如前息数尽,行六阴之数,捻六撅六,吸气三口回针,提出至人部,号曰地才。又待气至针沉,如前息数足,以成数行之,吸气二口回针,提出至天部,号曰人才。又待气至针沉,如前息数足,以成数行之,吸气回针,提出至皮间,号曰天才。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此为极处,静以久留,仍推进人部,待针沉紧气至,转针头向病所,自觉针下冷,寒热痛痒,病势各退,针下微松,提针一豆许,摇而停之,呼之乃去,疾入徐出,其穴不闭也。 问:补泻得宜。 答曰:大略补泻无逾三法。 一则诊其脉之动静。假令脉急者,深内而久留之;脉缓者,浅内而疾发针;脉大者,微出其气;脉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脉涩者,必得其脉,随其逆顺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穴,勿出其血;脉小者,饮之以药。 二则随其病之寒热。假令恶寒者,先令得阳气入阴之分,次乃转针退到阳分,令患人鼻吸口呼,谨按生成气息数足,阴气隆至,针下觉寒,其人自清凉矣。又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寒即进针少许,热即退针少许,然后却用生成息数治之。 三则随其诊之虚实。假令形有肥有瘦,身有痛有麻痒,病作有盛有衰,穴下有牢有濡,皆虚实之诊也。若在病所,用别法取之,转针向上气自上,转针向下气自下,转针向左气自左,转针向右气自右,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所谓推之则前,引之则止,徐往微来以除之,是皆欲攻其邪气而已矣。 关于生成数 生成数是指古代《河图》将一、二、三、四、五称作“生数”,六、七、八、九、十称作“成数”。其中逢单为奇数,属天;逢双为偶数,属地。金何若愚将这一理论结合针刺法,提出“补生泻成”说。 补生泻成为针刺补泻法之一。见何若愚《流注指微论》。法以针刺浅深结合生成数区分补泻:补法从0.1~0.5寸,即用一、二、三、四、五“生数”;泻法从0.6~1.0寸,即用六、七、八、九、十“成数”。由于阳经的经浅、络深;阴经的经深、络浅,所用补泻浅深的标准各不同, 经脉 络脉 针刺浅深 补(生数)泻(成数) 肾、膀胱、三焦;胃、心、心包 0.1寸 0.6寸 小肠、心、心包; 膀胱、三焦、肺 0.2寸 0.7寸 肝、胆; 大肠、脾 0.3寸 0.8寸 肺、大肠; 小肠、肝 0.4寸 0.9寸 脾、胃; 肾、胆 0.5寸 1.0寸 《针灸医籍选》 《针灸大成》 一、杨继洲 家传,祖父官太医 幼业举子,博学绩文 一再厄于有司, 遂弃其业业医 多蓄贮古医家抄籍,杨子 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