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介丰富理论_ppt
* * * * * * Media Richness Theory媒介丰富性理论 张远渝0909853A-A111-0297 叶婧舒1009853G-A111-0040 曾晓燕1009853A-A111-0314 张家兴1009853K-A111-0021 由Richard L. Daft?and Robert H. Lengel (1984)首先提出信息丰富度的概念(information richness theory)。 Weick (1979)与Galbraith (1973)因探讨媒体是否具有传输丰富信息的能力,而有媒体丰富性理论的产生。故又称为信息丰富度理论(information richness theory)。 Media richness theory 媒介的丰富度 媒介的丰富度是一个媒介客观及固定的资产,同时代表一个频道传播讯息量及内容的能力。媒介可以根据丰富度来分类,媒介的丰富度会影响用户对媒介的选择、传播的过程及其任务的结果。 Media richness theory Media richness theory Media richness theory 传播媒介丰富性理论指出,媒介的丰富度包括四个方面: 1)实时回馈的能力,即容许问题得到实时响应及作出修改; 2)多渠道沟通提示,如面对面接触、声音声调、身体姿势、数字、文字以及图像等; 3)日常用语的使用,这有助于传递更多的概念和想法; 4)个人对媒介的关注点,即使用重点。 Media richness theory 根据以上媒介丰富度的定义,针对传统媒介,一些研究(Daft et al., 1987; Rice Shock, 1990)把媒介进行了等级划分,面对面传播是最丰富的媒介,紧接着是电话、电子邮件、指定收件人的书信沟通、无指定收信人的书信沟通和正式的文字沟通。 Media richness theory Media richness theory 媒介具体阐述 将沟通媒介依「信息丰富度」排列,标准是依照沟通媒介潜在的讯息承载量及其能让沟通者传达高模糊性的讯息。 信息丰富度这个概念,将组织工作整合为两项信息任务类型: 1)模糊性(equivocality)的减少 2)充足信息量的处理 Media richness theory 此理论是说明组织如何达到对于信息量及模糊性减少的需求,亦即当组织中的成员在选择沟通媒介时,会依据媒介所承载的信息量与欲处理之工作特性(模糊性)适当与否作为选择的依据 组织成员在处理信息时会受到模糊性(equivocality)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两个因素影响其媒介选择行为,模糊性是指情境或讯息是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是指传播双方在讯息上的缺乏所导致 Media richness theory 因此,人们面对不同的讯息内容与沟通目的,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会有不同的媒介选择DaftLengel(1984)将「丰富性」(Richness)定义为媒介潜在的信息承载量,并将沟通媒介依照信息丰富度排列: Media richness theory 从媒介特征取向的观点,我们可知不同的沟通媒介具有不同的讯息承载量,人们可依沟通事由来选择沟通媒介。更进一步地说,同样是从媒介特征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选择沟通媒介是会考虑到互动性控制(interactional control),o’sullivan 根据印象管理模式(impression management model)的概念,指出人们会尝试控制自己呈现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在使用沟通媒介时,也会藉由媒介来帮助管理自己在他人心中形象的呈现,也就是透过媒介所提供线索并管理自我相关信息的交换(o’sullivan,2000)。 Media richness theory 不同的沟通媒介会提供不同信息传送能力,人们可以依照其媒介特征来选择欲透露的线索。因此o’sullivan (2000)更进一步提到人们会使用丰富度较低的沟通媒介来传达较为尴尬、难为情的讯息,藉以避免或消除在面对面沟通时预期对方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反应,透过异步的沟通媒介,沟通者更可以策略性地掌控「在何时响应」或「该如何响应」对方的讯息,亦即人们依媒介属性选取不同的沟通媒介,来管理自我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Media richness theory 传播媒介是属于丰富(rich)或贫瘠(lean)的媒介,是视其利于分享意义的能力,以下四个面向为媒介丰富度层级的衡量标准: (1)立即回馈能力(the availability of instant feedback) (2)传送多重线索(transmit mul
文档评论(0)